三家独立经营的全聚德的统一
记者:当时全聚德大致有多少人?
姜俊贤:那时候也就是三四十人,不是很多。
记者:还是家族式企业吧?
姜俊贤:对。据说当时杨家第四代老板为了给员工发工资,把嫁妆和家里的财产都卖掉了,否则很难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歇业。但当时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对全聚德这些有名的品牌企业还是决定保留,要发展新中国经济,所以当时彭真市长提出来不能倒,政府给予支持,就这样,全聚德率先进行了公私合营。1952年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全聚德再一次获得了新生,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年时开了第二家全聚德店,在王府井,帅府园这家店的前身。1979年,在周总理的直接指示下又开了和平门这家店,这是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
到1993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大发展的阶段,大家开始对商标、品牌越来越重视,这里有一段小小的历史,我们国家有了《商标法》以后,当时的和平门店在服务局要求下进行商标注册,当时我在服务局工作,当时我们国家的《商标法》还只有商品商标法,没有服务商标法,工商局说,你这个没有法律作为依据,但我们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注册全聚德牌的烤鸭,把它作为商品注册。于是在众多餐饮和服务品牌里,全聚德也是率先进行工商注册的,但它是以商品商标注册的。后来我们国家有了服务商标法,包括全聚德在内的大量服务企业也进行了注册。
尽管是商品商标的注册,也引起了各方争论,在解放以后各方发展过程中,1956年建王府井店、1979年建和平门店,还有原来全聚德前门老店,三家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前门店隶属于后来的旅游局,和平门、王府井就在服务局,各店又都是独立经营、独立持有品牌,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开始重视商标、重视产权,那么商标到底属于谁,谁的正宗?你说正宗,我也说正宗,你也庆祝,我也庆祝。当时搞得消费者和媒体都没法儿辨别了。其实应该说都是正宗的,都来自于一个传统,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分开了。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199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成立全聚德集团,从体制上解决品牌的归属问题,解决各自为战、不能统一的问题,于是把前门店从旅游局里拿出来,和平门店、王府井店从服务局拿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全聚德集团,作为政府计划单列企业直接归市政府管理,我当时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从服务局来这里工作的,筹备集团的成立。这是全聚德发展的第二个大阶段历史。
在这第二个阶段里,企业自身,包括前门店,几次扩张翻建,然后又成立了王府井店、和平门店,和平门店当时号称是亚洲最大的餐馆,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吃饭,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组建集团以后,三家企业连到了一起,全聚德开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想这就叫第三个阶段,这是全聚德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塑自己、迅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全聚德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的资产总量、营业额、利润额都呈几十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