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庙里石殿前有块“帆船石”,也有下面一段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福建商人,搭帆船来澳门,途经娘妈角海面,突遇台风吹袭,此船处境非常危险,商人们呼救无援,只好默默祈求上天保佑,此时,响而家(在现在)石殿的地方,有一位女神显灵,那狂风大浪,立即停了。福建商人终得化险为夷,起死回生。于是建殿答谢神恩,还在殿前巨石上,刻下了一艘帆船同埋(和)“利海大川”四个字,作为纪念。(林彩珍讲,女,六十一岁,本地人,小学文化,主妇。詹少利记,谭达先整理。)
此型传说的艺术特点
三篇的主旨,同是歌颂妈祖给闽商护航的贡献与作用。第一、三篇主角之一只提是“福建商人”,和第二篇比较,可知第二篇主角也同样是“福建茶商”。三篇所叙的主角之一的妈祖,均是在船上显得沉着、肃穆的,她驶船技术高超,有特殊的巫术般力量,能战胜风浪,使商人避过海难,安抵澳门。在艺术情趣上,三篇均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幻想色彩,情节吸引人。但每篇又各有不同:第三篇主角圣母化身的老婆婆即妈祖,能使商船夜行数千里,行为有点神话化,是浪漫主义的想象。第一、二篇的主角妈祖同有一个“左脚掉鞋”的细节,但仍有不同:第一篇只是掉了一般的“鞋”,第二篇则是掉了“草鞋”,更有泥土气息。三篇在描绘海上风暴上,用语不多,颇见声势。在塑造妈祖形象上,其坚持护航,保民安全性格,均颇为鲜明。
应该说,澳门开埠后,闽澳地区中外商贸活动往来,日益密切,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商业萌芽,三篇传说多少反映了这种历史,因而成了澳门具有新型主题思想的传说。
(3)接兄魂魄看戏还愿型
《接大舅》
从前,马祖是织麻的。她有三个哥哥,都是捕鱼为生。
有一天,突然落大雨,她知道哥哥的船,被水打沉;于是,她的魂魄飞往大海救哥哥,分别用左右手揸(抓)稳二哥、三哥,用口担啣住大哥。本来,是可以救起大哥的,但当时因为有一只鸡正把麻揸(抓)烂,有人叫醒她去赶走那只鸡。殊不知,她醒来,把口张开时,大哥跌下了海,浸死了。因此,她非常伤心。后来,每逢天后诞(农历三月廿三日),妈阁庙前演戏谢神,她便一边哭,一边接大哥回来睇戏(看大戏)。(陈柳讲,女,八十一岁,本地人,文盲,主妇陈惠茵记,谭达先整理。)
此型传说的艺术特点
本篇所说天后诞时演戏,是指:在神诞上演的神功戏,即贺神诞而演的戏曲、大戏、木头戏等,是邀请港澳或广州、香山的粤剧团或木偶剧团来演出。这种澳门华人的传统风俗,在一百几十年前已存在了。此篇反映了旧时澳门在天后诞时,演神功戏酬神的风俗。反映澳门节日演戏民俗色彩,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