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炎黄子孙与酒文化的不解之缘(7)

时间:2010-05-19 13:59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二是节制有度。即饮酒要注意自我克制。十分酒量最好只喝到六七分,至多不得超过八分,这样才饮酒而不乱。《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说到

二是节制有度。即饮酒要注意自我克制。十分酒量最好只喝到六七分,至多不得超过八分,这样才饮酒而不乱。《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说到管辂略自励励人:“酒不可极,才不可尽。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也?”就是力戒贪杯与逞才。明代莫云卿在《酗酒戒》中也谈到:与友人饮,以“唇齿间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超过此限,则立即“覆觞止酒”(意思是:杯倒扣,以示决不再饮)。对那些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为由劝其再饮者则认为“非良友也”,这也是节饮的榜样。相反,曹植“任性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常饮酒无欢,遂发病薨(音:轰)”,享年仅41岁。而晏婴谏齐景公节制饮酒,即便是山涛酒量,却每次饮酒不超过八斗,都一直被传为佳话。

三是饮酒不能强劝。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引陈畿(音:机)亭的话说:“饮宴若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士,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士人亦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这里刻划了酒林中一些近乎虐待狂的欢饮者,他们胡搅蛮缠,步步紧逼,层层加码,必置客于死醉地而后快。这些人往往还振振有词,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难得几回醉”,完全是把沉溺当豪爽,把邪恶当有趣。其实人们酒量各异,对酒的承受力不一;强人饮酒,不仅是败坏这一赏心乐事,而且容易出事,甚至丧命。因此,作为主人在款待客人时,既要热情,又要诚恳;即要热闹,又要理智。切勿强人所难,执意劝饮。还是主随客便,自斟自饮为好。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四川的名酒万里飘香。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名酒,中国人饮酒的习俗以及酒与炎黄子孙的不解之缘共同构成了中国酒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