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炎黄子孙与酒文化的不解之缘(5)

时间:2010-05-19 13:59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当然,常人饮酒,多是因酒象征欢乐,也体现哀愁;能排遣寂寞,更能给人抚慰。酒总是跟洒脱、旷达、绝俗,自然自损却又带有几分壮烈气氛联系在一起

当然,常人饮酒,多是因酒象征欢乐,也体现哀愁;能排遣寂寞,更能给人抚慰。酒总是跟洒脱、旷达、绝俗,自然自损却又带有几分壮烈气氛联系在一起,从而引起人们的“寄情、认同、钦羡、乃至崇拜”。无论是艺人浅斟细酌或挚友闲暇小聚,都能增添生活的情趣,化解内心的郁积。古代欧洲把醇酒、美色、武功混为一谈,一概视为纵欲,这不是中国人民的观念。

中国饮酒,自古非常讲究礼仪,并传为美谈。早在先秦,《礼记·乡饮酒义》就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处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到了唐代,皇甫崧《醉乡日月》论述了酒宴上的规则、行令、罚酒等事宜,较《礼记·乡饮酒义》更进一步。明朝是酒文化“自觉的时代”,先有嘉靖名士田汝成著《醉乡律令》,提出“醉乡十一宜”,即“醉花宜昼,醉雪宜袒,醉月宜楼,醉暑宜舟,醉山宜幽,醉水宜秋,醉佳人宜微酡,醉文士宜妙令酌无苛,醉豪客宜挥觥发浩歌,醉将离宜鸣罨,醉知音宜乐侑语无它”,又提出力戒十四种饮酒不欢的情况,即“主人吝一也,宾轻主二也,会客不投三也,肴核杂陈而不序也,妓娇而乐涩五也,说家常六也,议朝除七也,迭诙谐八也,刻觞政九也,录事不纲十也,兴居纷纭十一也,附耳嗫语十二也,蔑章程而骋牛饮十三也,醒木讷而醉劳曹十四也”。继有万历年间公安派领袖袁中郎著《觞政》一篇,列“酒宪”十六条,广泛涉及选择同饮者的条件、饮酒地点的选择、时令的估量、酒质的判断以及酒器的考究等等。

但以上规范多适用于士大夫及文人的雅集。就整个社会各阶层、各民族而言,几千年的约定俗成,主要有以下通行的酒人礼数:

一是未饮先酹酒。酹,指洒酒在地上。在祭神祀祖祭山川江河时,必须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这样用酒在地上酹成三点带一长勾的“心”字,表示心献之礼。这一习俗也适用于平常饮酒,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说明他在独饮时也饮前酹酒。其它少数民族也像这样,蒙古族人“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苗族人饮酒前通常由座中长者用手指沾酒,向天地弹酒,然后才就座欢饮。

二是饮中应干杯。既端杯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否则罚酒,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就记载了“引满传空”六礼,就是指要把杯中酒喝干,并亮底给同座检查。明代冯时化的《酒史》,记叙了苏州宴客“杯中余沥,有一滴,则罚一杯”。如实在酒量不济,要婉言声明,并稍饮表示敬意。另外,为客人斟酒应从长者开头;接受主人敬酒要双手扶杯;接受长者斟酒更应一边扶杯,一边微微欠身‘与主人碰杯时注意比对方酒杯端得低些,以示尊敬。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