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人士透露,2006年底,伴随着第一批430家中华老字号名单的公布,商务部也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并计划用3年时间审定1000家中华老字号。但是,恰逢当时一些政府部门违规评审的现象出现,国务院为清理和纠正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问题,曾专门召开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进行部署,并开始介入并审核各部委的评审工作,“中华老字号”的继续审定工作也由此延期。
商务部上述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华老字号管理办法》还在征求意见中,最终需要经过国务院会议通过,至于何时出台并没有确定。
外资画饼充饥
“它自己的茶叶品牌做得好好的,发扬你的干吗?”彭广义反问道。这样的疑问,在当时或许很少有人问及,以至于联合利华对京华茶叶的收购非常顺利。
自1999年8月京华茶叶开始了8年并不成功的“被发扬”经历。也因此,人们在聊起京华茶叶的时候更多称这8年是“被雪藏”。
由于双方签署了保密协议,直到现在,那次出售所涉及到的具体金额一直是秘密。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内部的只言片语,有说交易价是1.6亿元,也有说2.5亿元,但是都没有得到当事方的具体回应。彭广义告诉本刊记者,当初出售京华茶叶的时候,年销售额大概1.2亿元。
“那些年,我整体感觉国内企业在和外资合作时,对于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评估不是很高。”彭广义表示,“那时候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大多数中国企业没经验。当时整个社会氛围是,普遍对外企、外资崇拜。”
在新创品牌失败后,2007年1月京华茶叶品牌回购协议达成。“当时我们感觉很舒畅,像接亲人回家。”
类似情况在日化行业反映尤其明显。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日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起初都是以与国内日化企业合资办厂的形式出现:中方出品牌和设备,外资则以资金进入,但是品牌和设备折算下来的钱并不多,中方在合资公司失去了控股权。
当时本土企业合资的初衷几乎都相仿:获得更多的钱,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外资而言,合资除了政策上的原因以外,利用中国本土企业现成的设备、渠道将会大大降低成本。似乎这是一个双赢的举动。
然而事实是,本土企业经过一次“洋婚姻”之后命运大致相同:暂时度过了危机,但追求的技术没有得到,自有品牌江河日下。
涉及的品牌如活力28、白猫、熊猫、中华牙膏、美加净牙膏、浪奇、高富力⋯⋯
1994年,活力28的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12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全国浓缩洗衣粉的80%。1996年,在活力28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作3年之后,活力28亏损。德方承诺的广告投入没有兑现,活力28逐渐从市场上消失。而与此相反,他们对自有品牌“巧手”的投入却越来越大。耗了7年之后,活力28与美洁时的合作提前43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