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巴洛克”街区或给冰城“老字号”提供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于波 文/摄
“大白楼”虽然停业了,但老哈尔滨人每每走到尚志大街那座白色大楼前,总会忍不住抬头看看,然后若有所失。这就是老字号的魅力,它不是物理化地存在于一个城市的空间里,而是化学性地将其元素化入这座城市人的血脉中,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曾经,老字号是“精贵”的,数十年如一日,你买或者不买,老字号就在那里,不移不变。如今,“求新图变”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主流。当各式各样突出个性、彰显自我的产品铺天盖地向人们涌来,老字号怎么办?
“不调整经营思路,势必死路一条。必须跨越基因的自我复制,才能实现老字号的良性变异。”这是哈尔滨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曾燕南给冰城所有老字号开出的方子。为了救赎冰城老字号,近日,哈市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哈尔滨老字号认定工作的通知》,标志着首次“哈尔滨老字号”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据有关部门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报名参加评选。
据商务部的调查显示,全国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哈尔滨有多少老字号已经消亡,省市有关部门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作为全国的一个缩影,哈尔滨正反躬自省。
消失的冰城“老字号”
“肚子里空不空,不能错过宝盛东”这是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哈尔滨老饕们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管你肚子饱不饱,宝盛东的圆笼鸳鸯蒸饺是不能不吃的;景阳缸炉烧饼店的缸炉烧饼外皮酥脆,香气扑鼻,放数月不霉不改味;汉阳饭店的大冷面曾是哈尔滨冷面的代名词;岳阳楼的桃馒头,每天顾客盈门,供不应求……遗憾的是,这些老味道如今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有些品牌连带店铺都芳踪无处觅!
据《哈尔滨市志》、《哈尔滨饮食服务志》等史料记载,截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哈市仍存留几十个老字号,涉及餐饮、旅店、理发、照相等各个行业。可是,近2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已有近一半被淘汰出局。
我省在2005-2009年间,曾启动过“中华老字号”和“龙江老字号”的认定活动。参与认定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几年,有关部门一直想通过深入调研,拿出一份全省老字号企业的家谱,但一直不能如愿。启动"中华老字号"、"龙江老字号"认定工作,就是想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广泛挖掘老字号的家底,进而保护"老字号"的发展。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一些哈尔滨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