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红杉资本沈南鹏:发挥资本正面效应(4)

时间:2010-02-26 14:19 未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认为 投资基金 Ч 首要 对于


  
  纵观中国的企业,我发现,它们都特别热爱多元化。对于多元化,有人认可,有人批评,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始终认为,企业的专注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行业是否有持续增长的可能与潜力。今天,如果我是企业家,所控股的企业有50%的持续增长或者增长的潜力,那我就会专注于这一个产业,而不会考虑抽出资金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所投资的企业能否保证50%的成长率是一个疑问。但如果这个企业每年只有10%的增长,那我就会考虑抽出一部分资金,寻找具有更好回报的投资机会。这里体现的是一个回报率的问题。作为股东与管理层,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个核心竞争力可以延伸,比如在做某个业务的中游的同时,可以考虑往上游或下游发展,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清楚自己在往上游或下游走的同时,在中游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足够强,是不是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往上游或下游走的效果则可能会更差。
  
  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早期初创期的企业,一是增长期的企业。投资早期的企业,我们需要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帮助,当然我们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但这里更重要的是,看着这些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公司产值逾5亿、10亿,我们的心里就特别有满足感,这个过程也特别让人兴奋。比如匹克,我们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它一年的利润不到一千美金,但今年它的利润超过八千美金。再比如利农,我们投资的时候,公司的利润不到300万美金,今天则将近2000万美金。匹克店在二三线城市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利农蔬菜在香港、广东、福建的各大超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都让人看到资金的正面作用,看到资本能够起到的社会效应。
  
  其实,将一个基金做成功,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也非常重要。过去四年我们非常幸运,因为大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与机会。但四年的历练,对于一个投资家来说还太过短暂,对于一个基金来说也太过苍白。对投资家来说,进入投资领域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掌控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而对于基金来讲,也同样如此。红杉能在4年内走完别人20年所走的路吗?肯定不会,所以我们也需要时间来不断提升自己。现在,红杉资本已经投资企业近50余家,这样的快速前进有好的地方,但也有缺陷。在快速前进中,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而这需要我们补上, 我们时刻在总结教训和”补充”经验。
  
  在这四年中,我们得益于跟美国伙伴的合作,他们30多年的历史沉淀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路得一步步走,我们不可能将别人三十年走过的路,在四年之内走完。投资也是一种文化,需要文化底蕴的积累,而我们正在摸索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成熟的、长期的投资之路,它的出现需要时间。我相信,四、五年之后,我们的投资能力肯定会更好,正如红杉资本所坚守的一句话,“下一个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