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香港老字号传媒的窘境 (3)

时间:2010-04-01 15:14 人民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香港老字号 传媒窘境

对于数量庞大、消费力旺盛的中产阶层来说,他们最终还是离不开收费报纸,但会更挑剔,倾向选择报道信息深入浅出、有智能又实用的超值报纸。例如有特别阶层读者的如知识分子报纸《明报》、综合财经报纸《经济日报》、以地产新闻取胜的《星岛日报》等,都各有各的捧场客;而报纸的读者群也直接影响竞争,亦影响广告收入来源;好像《经济日报》最多金融广告、《明报》较多招聘广告、《东方日报》较多零售广告。

从报纸角度看,生存的根本在于不断改进以适合读者的新需要;具体而言,便是要寻求自身独特的市场定位,建构别人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对准特定的读者对象,集中火力凸显强项,最终才能稳住阵脚,不被淘汰。第一,基本不做简单的消息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解释性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各报都有一批重量级的专栏作家,以更有质量的解释性报道或专题信息留住读者,开创新的需求;第二,推出更多具创意的推广方法及服务吸引广告商;第三,研究形式上的改革,如仿效外国报章,先改成尺寸上的“小报”,内容不变,方便读者携带,刺激发行量。

无论如何,面对报业的窘境,要在网络信息之外独辟蹊径留住读者,主政者必须以突破性的创意引进变革。如果找不到出路,应该干脆了断或另树新招牌。

看谁慧眼巧用免费报纸催生的市场

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市场的调查数字,不难发现免费刊物涌现后并非零和游戏。免费报纸确能吸引一群没有阅报习惯的年轻读者,但长远更会对收费报纸有正面影响,孵化出新的读者,令这群年轻人稍后转而阅读收费报纸。根据Nielsen Media研究的调查,香港第一份免费报纸出街后4年间,全港读者人数最多的10份报章,期内有3份报章的读者人数仍上升,当中升幅最劲的是《经济日报》,累计劲升52%,远较第2位的14%升幅为大。

与此同时,这家创刊才10年左右的年轻报纸,去年更成功上市,大半年来股票已大升近50%。《经济日报》近期推出免费地区报纸《TakeMeHome》,销售渠道已由私人屋苑扩展至地铁及九铁,目前每周发行量达30万份。广告收费较其余3份免费报章便宜50%,相信对广告商更具吸引力。而该集团正拓展跨媒体的蓝图,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在香港和内地具领导地位的综合财经信息及服务供货商。

相较之下,《信报》是香港首份财经专业报纸,但在香港回归之后,其发展步伐明显停下来,报纸面孔十数年不变,结果其市场被《经济日报》逐步蚕食。尽管《信报》仍有很高的“江湖地位”,最近却成为被财团收购的对象。

这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是报业大出血的时代,汰弱留强势所难免,被卷入战争的当然头痛,但作为读者可有眼福了!

(责任编辑:admin)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