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征求稿提出,安排2010年-2011年作为新旧体制过渡期,分步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并要求各部门、各级政府积极配合。
但是,这份征求稿目前却陷入了僵局。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径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方案现在没有定论,还要“非常慎重”。
盐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并不是最终的内容,具体实施的方法以及时间,还要再协商、修改。
一位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改革方案陷入僵局,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修订个别条款,而是想全盘推翻,从根本上否定改革的方案。目前一些反对改革的意见,通过国资系统等多种途径反映给了中央。尽管国务院已经多次询问改革方案的制定情况,但是现在看,反对方活动能量很大,顺利推进改革的难度不小。
三种意见的博弈
任何一项改革,最终都会归结为改革者和被改革者的利益斗争,而此次盐业改革的斗争焦点在于“两年过渡期”。目前围绕着“两年过渡期”这个时间进程,引发了“急、中、缓”三种意见。
“激进派”的代表之一是部分政府部门。盐业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近十年,从2005年开始连续四年,由国办转发的全国深化体制改革年度工作意见中,对盐业改革的方案都使用了“研究”一词,而到2009年,却使用了“制定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这样的词句。显然,政府对于盐业改革的态度比较急迫。
制盐企业也是改革的积极倡导者。2009年10月,国内28家盐业生产企业签署报告,要求对盐业改革实行两年过渡期,2011年后完全放开食盐专营。
但是,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则认为应该采取温和措施。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俞建国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取消食盐专营的条件尚不具备,两年期改革时间过于仓促,应该谨慎进行。
由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撰写的《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则认为,改革宜稳妥推进,安排3-5年过渡期,采取三步走战略,逐步放开专营制度。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中国盐业协会的赞同,认为这样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同时渐进的改革方式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改革所带来的风险。
“缓行派”的代表则是中国盐业集团,认为应该打破以省为单位的分层专营制,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特许专营制度,形成以经济区域为单位,建立大配送中心。
不难看出,不同的声音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利益斗争。
挡箭牌能挡多久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开放的盐业体制,但我国盐业改革启动近十年,专营体制为何每次都能侥幸逃脱“被改革”的命运?分析人士指出,原因就在于专营体制获益者扛出一面“碘盐覆盖率和食盐安全”的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