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南,草长莺飞,烟花烂漫,正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2010年全国竹刻艺术邀请展”在上海市嘉定竹刻博物馆拉开了帷幕。
中国竹刻艺术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坐落在上海西北部的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嘉定竹刻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2006年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嘉定竹刻创始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纵观四百余年来的嘉定竹刻艺术,明中叶质拙浑朴,端庄敦厚;清早期秀气遒劲,奇峭新意;清中期繁绮多资,富丽堂皇;清晚期趋于平淡单一。竹刻的样式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香薰)、臂搁、插屏、抱对等,还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基本技法有薄地阳文、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鲜明的原创性。明清时期的竹刻名家都是以画理刻竹,讲意境,求情趣,熔诗、书、画、篆刻于一炉,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书卷味,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嘉定竹刻艺术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既坚持自己的原创性的审美观,又吸收了邵阳翻黄、常州留青姐妹艺术,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但是由于嘉定竹刻系纯手工操作,工艺流程复杂,制作耗时费神,经济效益不高,90年代不少优秀的竹刻艺人纷纷转业,后继乏人。为了拯救嘉定竹刻这一濒危工艺品,进入新世纪后,嘉定区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如2005年12月,“嘉定竹刻协会”成立,流散的竹刻艺人有了自己的组织。同时,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启动了“竹刻保护五年行动计划”。2007年底,全国唯一一座竹刻博物馆在这里建成。
2008年9月,随着“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开展,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部门启动了“2010年全国竹刻艺术邀请展”的筹备工作,此次活动得到了各地竹人的积极响应,从2009年9月征集工作启动到2010年1月底截止,共收到竹刻作品近百件、论文17篇,经专家评审,入选的73件作品大抵反映了当代中国竹刻的最高水平,其参与面之广,风格之多样,形式之新奇,艺术品位之高,在竹刻史上尚属首次。
世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此次在中国上海举办,将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嘉定竹刻博物馆有幸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色文化展示馆,借着世博召开的契机,在这里举办这样一场高水平的竹艺盛会,将有利于竹刻艺术走近社会大众的视野,扩大其国内外知名度,向世界展示中国瑰丽的文化成就。本次展览还将出版《全国竹刻艺术邀请展作品集》,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