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积淀的古城,文化始终是它要表达的主题。上海世博会扬州案例馆内,雕版印刷充分展示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特别是彩色雕版技艺中的“饾版”,更是首次亮相。
上海浦西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未来馆三楼,扬州案例馆迎来一次游客的小高峰,扬州雕版印刷引得驻足观看的观众如痴如醉。
“世遗”雕版印刷
昨天上午扬州案例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最显眼的地方,是来自扬州的三位雕版印刷大师一字排开,进行全流程亮相。
雕版印刷大师每天上下午各现场表演4场,并向参观人员免费赠送作品。
扬州市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芮名扬负责写样,同时还承担了赠送作品这个任务。因而他就成为最繁忙的人,要为每一位游客书写世博会纪念题字。而等待索要他书法题字的游客排成了长队。
“从早上开园起就一刻没歇息过,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今天一天题字的游客已经不计其数。”昨天傍晚,终于能歇口气的芮名扬告诉记者,“虽然很累,但雕版印刷这么受欢迎,心里很满足。”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后面,陈美琦手握刻刀,专心致志地在水性木上雕琢着。对于身旁的喧嚣,仿佛充耳不闻。只有当有人在她面前驻足询问时,她才会停下来,耐心地解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在中国版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扬州完好地保存着近30万片古籍版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雕版技艺的传人,陈美琦家4代从事雕版印刷,“现在,算上已经退休的老人家和我自己带的徒弟,懂得这门技艺的人一共也就十来个人。”她说,现在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通常一件雕版印刷作品,需要经过打样、雕版和上色印刷三位工匠的共同努力,尤其在雕版环节,技艺最熟练的工匠一天也仅能雕刻出三十来个字,这直接决定了雕版印刷作品的稀缺性。“并且只有三人水平相当,做出的作品才能表现出最佳水准。”
侯桂林作为2009年刚刚荣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雕版印刷技艺的扬州市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负责最后的印刷工序。三道工序,形成了一个雕版印刷的全流程。
上海市民周先生说:“扬州的‘非遗’让我真正触摸到中国的历史。”几位广东观众更是一直呆到了下午而不舍离去。
饾版《春江花月夜》扇面
首次亮相
彩色雕版技艺中的独特工艺“饾版”,这次是首次对外亮相。这次“饾版”还用了一个创意——《春江花月夜》扇面。扇面由芮名扬写样,市工艺美术大师沈树华雕刻,市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侯桂林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