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潜说,他从小就对飘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村中的赵鸟进、赵锡渠、赵炳培、赵敬初等几位飘色老前辈都在剧社,他就跟他们学习如何做色梗、化妆和配套上色等。
“我有这方面的天分,而且很专心,经前辈们一点拨就容易上手,不到半年时间就可以独自完成飘色的工艺制作了。”
据了解,如今,赵汝潜与村中一帮飘色爱好者农忙时就在地里干活,晚上就聚集在剧社玩音乐,或研究如何将浮石飘色发扬光大,其乐无穷。
3
每年正月初六必组织飘色巡游
据赵汝潜介绍,浮石飘色以年为周期进行巡游,早期的巡游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为每年正月初六,由浮石琳琅剧社统一策划组织,每村出一架飘色集中巡游,而每年的巡游活动,赵汝潜都是重要的组织者之一。
每架飘色,要选出两名8至10岁长相俊俏、意志坚强的男女儿童扮相飘色,称为色仔,在1.6厘米的铁板上凌空而立的一名色仔为上色,称为“飘”;在色架面上坐着的一名色仔为下色,称为“屏”。“飘”与“屏”要搭配适当,让飘色整体构成一个主题。上色凌空立在桃枝上(从色架底部安装一条牢固的麻钢枝,穿过下色的裤、衫直到上色身上,从表面看不到钢枝,以为上色是凌空而立),使“飘”与“屏”相互辉映,构成奇趣优美、天衣无缝的画面,既稳妥又安全,并能长时间让色仔不觉劳累。
每架飘色都以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主题,计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与貂蝉”、“平贵别窑”、“赵子龙救阿斗”、“穆桂英挂帅”、“杨金花争帅印”、“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
飘色出动时,前面由瑞狮开道,跟着是五彩缤纷的旗帜、色标和罗伞,后面是锣鼓八音(有时还配上“八仙贺寿”的造型),吹吹打打,绚丽多彩,气派非凡,场面极为壮观。巡游队伍从浮石西北面的北帝庙出发,依次巡游各村,再回北帝庙结束。
●问策专家
侨乡文化研究专家梅伟强:
从三方面保护“国宝”
侨乡文化研究专家梅伟强认为,无论是新会葵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还是白沙茅龙笔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浮石飘色代表性传承人赵汝潜,既然都是由市、省一级一级往上推荐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那他们就是“国宝”,理应受到各级的重视和保护。
梅伟强建议政府从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国宝”级传承人的保护:
一是文化部、省文化厅以及市文广新局要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对传承人开展活动进行帮助和扶持。除了发给证书之外,还应当在物质上进行投入,帮助他们将“非遗”文化活动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