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渝晴:是什么原因或动力让您一直不断的创作诗歌呢?
诗人卢卫平: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自己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的方式。我觉得诗歌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世界中就是时间与空间。人在世界中,就是人在时间和空间中。时间无限漫长,而人生转瞬即逝。空间是无限广阔,而人细如尘埃。在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一个外在的符号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一个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能够抵抗时间和虚无。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不可复制性,我是通过写诗体现自己在一定范围内不可复制性。我希望我会越写越好。
记者黄渝晴:您觉得诗歌文化在当代是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诗人卢卫平:诗歌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它的位置是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没有宗教,但中国有诗教。中国任何一个家庭,只要识字,父母都会把教小孩背诵诗歌作为一种小孩的说话练习。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教是中国最伟大的传统。诗歌永远都有生命力。当前所谓的诗坛非常热闹,尽管热闹不一定是繁荣,但持续的热闹一定会带来繁荣。我所熟悉的诗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都是佳作迭出。我对汉语诗歌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黄渝晴:卢老师,最近有什么计划吗?
诗人卢卫平:计划谈不上,除了工作,就是多读书,多写作,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个人简介:
卢卫平,男,1965年9月生于湖北红安,1985年开始创作,参加《诗刊》第十五届“青春诗会”。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提名奖、北京文学奖、首届苏曼殊诗歌奖、首届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等多项奖。诗作入选《中国六十年精品诗歌》、《中国诗典》、《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新诗年鉴》、《文学中国》、《中国最佳诗歌精选》等80多种诗歌选本。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尘世生活》、《各就各位》等诗集。有诗歌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等。《中西诗歌》执行副主编。珠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卢卫平的诗歌:
九月叙事曲
九月的第一天,我在哭声里遇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