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庙会负责人张劲松表示,今年地坛庙会将从腊月三十开锣至正月初七,并上演全新节目《五行八作闹地坛》,挖掘老北京已经消失许久的老行当吆喝,并在庙会中搭建“老北京人家”,堂屋内摆设着隔扇、条案、八仙桌、太师椅,堂屋外门墩、鱼缸、石榴树,重现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剪影。此外,地坛庙会还专门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国内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将展示木版年画、苏州刺绣等艺术品制作过程。
庙会为景区贡献大部分收入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除了一些具有相当历史的传统庙会之外,每年举办庙会的景区数量还在逐年增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依旧是京城庙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此多的庙会扎堆春节,庙会组织方是否能实现盈利呢?
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虽然庙会往往只有短短几天或是十几天的时间,但巨大的人流量带来的门票收入、高消费以及摊位出租费用等,成为景区庙会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平时不收门票的公园到了春节,由于有庙会的举行,也会加收门票。此外,由于春节期间多是全家老少一起出游,巨大的人流量为门票收入做出了贡献。来自地坛公园的数据显示,2009年是地坛庙会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一年,接待人数约为120万人,其中有近30%的游客是北京近郊、周边城市游客和旅游团。同时,各庙会标王的招商也为庙会组织方带来了不菲的一笔收入。前段时间,地坛庙会标王诞生,30万元的成交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庙会的一个摊位“千金难买”。据了解,作为庙会龙头老大的地坛庙会,仅每年春节游人就有100万人,其直接营业收入应在千万元以上。
大观园庙会的收入也持续增长,马俊潼向记者透露,2006年收入117万元,2007年是180万元,2008年是240万元,2009年,大观园庙会期间共接待18.8万人次,实际4天的时间里纯收入也达到了200万元。而今年的团体票截止到目前已经预订出60万张,“今年团体门票100万张应该不成问题”,马俊潼说,“今年整个大观园庙会的成本在百万元左右,虽然成本很高,但大观园庙会已率先脱离了政府补贴,原先每年20万元的庙会补贴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了,这与大观园近些年来的大胆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
发掘品牌独有特色
提起庙会品牌,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厂甸、地坛、龙潭湖等字眼,但要说起这些景区庙会最独特之处,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而这正是京城庙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缺乏核心特色,没有形成独特品牌,而这也正是很多景区正在努力改变的事情。
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将庙会当成一个品牌来运营,各庙会负责人心里都有一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