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表演吹糖人。
吃串冰凉凉的糖葫芦,捧着热乎乎的炒栗子,眼巴巴地看着神话传说里的各路“神仙”被架得老高飘飘欲飞,或是羡慕邻居家姐姐扭秧歌时一对让胭脂擦得绯红的脸蛋……对很多怀旧的人来说,儿时的庙会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美好回忆。而对那些从遥远年代流传至今的传统技艺来说,庙会更是将大段民俗文化记忆保存在了那个特定的舞台上。就连许多国家级非遗项目,也在各类庙会上得以传扬开来,并一代代传承至今。
民俗展演的“大舞台”
不知从何时开始,庙会上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渐渐演变为庙会上最重要、最精彩的环节。
当春节来临时,庙会总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狂欢的理由和场地,这时它既是交换物资的集市,又是文化娱乐的场所。人们拖家带口三五成群地赶会、挤热闹,再看上几场平日难得一见的绝活表演,那滋味真是美极了。起初,庙会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天然的献艺舞台。许多游客甚至来不及品尝琳琅满目的美食,就先急着欣赏各种精彩的表演。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洋溢着淳厚的地方风情,饱含着质朴的生活气息。戏剧、曲艺、绝活、魔术、杂耍等均凝集着源自民间的艺术精华。比如银枪锁喉、变脸、纸上悬人等民间绝技,让台下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熙熙攘攘的庙会不知寄托着多少人童年纯真的快乐。
如今,庙会上那些精彩的民俗演出,又使被人们渐渐淡忘的民俗文化重新回归公众视线。
非遗项目的“博物馆”
假如说,有天庙会停办了,不仅年的味道一定会寡淡不少;西安鼓乐、豆村大蜡、添碟子、大白杨芯子、牛老爷社火、牛斗虎……等精彩绝伦的非遗项目,也就丧失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
在都城隍庙住持刘世天眼里,西安鼓乐艺人常常要通过庙会来向公众大显本事。旧时每逢农历新年,都城隍庙、何家营、南集贤等6大百年乐社都会在都城隍庙庙会上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斗乐活动。那些艺人们连番登场切磋技艺,一较高下,台下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裁判。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犹如仙乐,仿佛将人们重新带回大唐盛世……这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一次盛会。
而“添碟子”、“周至豆村大蜡”则是民间艺人专为庙会而发明出的独门绝技。这两种精美绝伦手工艺品都是村里庙会上供用的祭品。无论是食物制作的“添碟子”,还是石蜡制成的大蜡,其层层堆砌的华丽程度都令人惊叹,早已成为了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此外,王曲城隍庙祭祀礼仪、大白杨芯子、牛老爷社火、周至民间舞蹈牛斗虎等令人过目难忘的非遗项目,通常也只在庙会上奏响它们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