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替人看牛的,哪有把人家牛卖掉的道理?”
政府是搞服务的,不能自己搞企业,更不能把人家民营企业抢过来。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株洲市政府却走上不明不白的道路。历史上的中国政府就是“全能政府”,什么事都管,从宏观经济一直管到微观经济,管到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家庭生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社会,政府拥有配置资源的无限权力。政府部门和官员就特别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营造巨大的寻租环境。所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株洲市政府一年多“托管”太子奶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死胡同。在太子奶的重整过程中,株洲市政府的辗转腾挪仍然没逃过被迫破产重组的结局。太子奶这个包含“国内第一起跨境破产重整案”、“政府救企模式创新”等多项吸引眼球概念的民营企业从资金链危机爆发到政府托管,再到进入破产程序,终致太子奶深陷危机难以自拔。事实再次证明,政府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是很危险的事。
翟玉华认为文迪波现阶段采取的恰恰是“破坏性经营”方式。他的例证之一来自河南许昌。当地一家奶业公司原为太子奶的OEM供应商,太子奶陷入财务危机后,这家公司开始私自冒牌生产太子奶。高科奶业接手太子奶之后,这家公司就不断忽悠文迪波,因文不熟悉业务和相关情况,又不听李途纯一个多星期的苦言规劝,贸然拨付400万元给这家公司。有了这笔钱,这家公司开始到处招兵买马,将原太子奶大批销售人员收归自己门下,轻而易举地掌控了太子奶销售渠道。结果,这家公司利用太子奶的销售渠道来销售冒牌太子奶产品,导致太子奶在河南市场的销售额从2008年的4亿元下滑到几千万元。
平心而论,政府主导企业不是什么好事情,毕竟企业和官员的思路有很大差异的。政府的托管人代表文迪波承认自己“不懂工艺,实际上对市场也不清楚,我无法取代专家,也无法取代职业经理人”。
现在看来,株洲市政府在对太子奶问题上,经历了从“用钱解决”,到“找人解决”,再到“用法律解决”三个阶段。先是注资为“太子奶”输血,随后搬来政府官员文迪波主政,施救无果只得走上破产重整这条路。显然,政府托管的做法,是走错了的一盘棋,走错了,又倒回来重走。
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回归市场的常识,让企业的归企业,政府的归政府。政府是规则的守护者,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主体,两者角色分际不容模糊。民企因为自主经营,而给社会带来风险,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政府不能守护在应有边界,过度涉入企业经营活动,影响市场经济活力,现在却带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