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广东湛江呼唤非遗文化旅游基地(2)

时间:2010-03-04 14:53 湛江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陈元有骄傲地说,他有2儿2女6个孙子,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上学,他一个人住在湴塘村中,但他不寂寞,常在家中开歌会招呼朋友和村民。据说,老人自小

陈元有骄傲地说,他有2儿2女6个孙子,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上学,他一个人住在湴塘村中,但他不寂寞,常在家中开歌会招呼朋友和村民。据说,老人自小就学唱山歌,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歌伯”,也为村里培养了一批批的山歌手新人。现在3000多人的村里有1000多人会唱山歌,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就是87岁的陈元有。

村干部介绍,陈元有是湴塘山歌的第八代传人,曾到吴川、坡头等地演出,他会理发,写得一手好书法,经常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头痛脑热的小问题和写对联等,在村里很受人尊敬。记者发现,陈元有家中订有报纸,屋里文房四宝俱全,还有不少手抄的歌本。陈元有说,他年龄大了,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多练多唱山歌,把祖先留下来的这项传统好好地传下去。

据悉,湴塘山歌起源于清雍正末年,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至今已有270多年之久。湴塘山歌用粤语吴川方言,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表演。湴塘山歌基本都是即兴演唱,以歌声气韵之势欲战胜对方。场上群众助威呵呼,气氛十分激烈。

联姻旅游,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我市有2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植根各县(市、区)的乡村,平均年龄61岁,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22岁,大多无固定收入,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非遗’项目若能借力旅游的公关营销实力,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生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得到市民和外界的认同和喜爱,吸引年轻人加入学习阵营,不让民间绝活断了香火。”文化界人士建议。

“湛江头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环,如果有‘非遗’文化助阵就更好了,同时以旅游带动‘非遗’的创新与发展。”有政协委员指出,纵观“非遗”文化保护得很好的地方,大多是和旅游挂钩,除了政府投入外,还能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扶持“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集聚实力,打造“非遗”文化基地

文化界人士指出,湛江不少“非遗”项目美名远播,但很难一睹其风采。“非遗”零散地分布在各乡村,并非天天有演出,不少在过年、年例、酬神等特别日子才有得看,湛江大多市民没全看过28个“非遗”项目演出,外地游客更是难以看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非遗’文化基地。

目前,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或基地,如成都、徽州、杭州,迅速在当地掀起一股民间文化艺术旅游风,吸引了很多游客大量前往。

文化岂能缺阵旅游。湛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休闲城市,每年吸引数百万人次人次入湛,携手“非遗”,既能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又能让“非遗”在旅游中对外展现和发展传承,从中达到共赢。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