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传统特色饮食走中国现代化之路(2)

时间:2010-03-30 15:55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1998年桂发祥迈出产业化第一步,于当年年底桂发祥投资研制开发了第一条麻花生产线,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传统食品的科技含量,还实现了麻花生产工艺的

1998年桂发祥迈出产业化第一步,于当年年底桂发祥投资研制开发了第一条麻花生产线,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传统食品的科技含量,还实现了麻花生产工艺的历史性突破。李辉忠介绍,“由于麻花在炸制过程中要求温度有很多变化,而在手工操作中不同的师傅、不同操作的时间都会导致麻花口味不同,为了解决麻花手工操作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对生产线进行电脑程控改造并增加了植物油自动循环过滤净化系统。”曾亲自主持设计生产线的李辉忠告诉记者,“产业化进程中桂发祥一方面要完成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传统口味不变,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桂发祥干成了。”

2002年桂发祥投资兴建现代化生产基地。占地2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完全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建造,实行全封闭无菌净化生产,麻花生产从配料、炸制、包装到入库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新基地建成后生产效率提高两三倍,日产麻花50吨,是原来桂发祥一个月的产量。”李辉忠对这个生产基地感到自豪。

在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为了使产品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证,桂发祥主动把产品规范在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尺度上,对产品的全部生产和使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2000年11月企业首次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11月成功转版ISO90012000质量体系;2006年11月再次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审核。

“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桂发祥过去传统的、经验的、随意的生产方式,将传统食品生产带进了一个全新领域,让原有工艺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发展,使桂发祥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在天津传统食品行业率先迈入现代化,奠定了其跻身行业龙头的坚实基础。”李丽君认为。

对于桂发祥的产业化发展,李辉忠很有感触,“当时上生产线、建基地风险很大,但要把桂发祥发扬光大守是守不住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对像桂发祥这样的老字号来说,一味地谈生存,只能导致抱残守缺,不会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空间。就凭十八街大麻花这几个字,桂发祥只求在市场的角落占一席之地,并不难。然而,也只能游离于市场的主体之外,最终还是会被挤垮,不过是时间问题。桂发祥将发展放在首位,在发展中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赢得的是一个大市场。”
品牌转身 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天津特产,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精选上等原料制成,是您馈赠亲友的佳品。”大凡来过天津的乘客都在火车上听到过这样的广播。十八街麻花超越了一种小吃,更是外地人来天津的“见证”,如果说夏利汽车、摩托罗拉手机是天津现代化代表的话,桂发祥麻花则是天津一张融合传统、风格现代的名片。这对我国众多尚在为生存而战的老字号企业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