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生活了13年的南非小伙子金玉米告诉记者:“虽然干锅鱼头被错译成fuck a fishhead(和一个鱼头发生关系)很好笑,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式英文有时候挺可爱,有自己的特色。”此次饺子的译法被匡正为“Jiaozi”,而不是用在国外被广泛认可的“Dumpling”。
北京粤菜早有规范英文菜单
粤菜在北京占有一席之地,顺峰酒楼北京区总监胡景泉给记者搬出了好几本制作精良的双语菜单,在一本菜单上,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养生佛跳墙”被音译成Fo tiao qiang,并在后面注有英文解释,据介绍,其实这个译法已沿袭多年了。
“粤菜早就走出了国门,很多都有固定的译法。”胡总监说,“《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是滞后于现实的,我们早就自我规范过了。”他说,由于粤菜与香港菜系一脉相承,很多粤菜早有习惯的英文译法,一般不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如烧鹅译为“Roasted Goose”,过桥响螺片译为“Conch in hot soup”,卤水拼盘译为“Pot-stewed Meat”。
每家老字号5道菜上小吃英文榜
豆汁、焦圈、麻豆腐、豌豆黄、炒红果、爆肚、卤煮……老北京的这些小吃也在大张旗鼓地起了洋名,后海的“九门小吃”负责人袁庆华告诉记者,英文菜单一两天后即将面世。
此前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曾开玩笑说豆汁可译为“北京可乐”。对此,袁庆华表示即将面世的小吃英文菜单中,豆汁音译成“Douzhir”,在拼音基础上加了个“尾巴”,有北京话的儿化音。她说:“基本上我们都是直译拼音,因为既生动又有民族特色,同时,又在后面加注了英文版的解释,包括口味、原料、烹饪方法。”
据介绍,豆汁的洋名字后有一句英文解释:“为绿豆发酵制成的饮料”;“豆腐脑”叫Tofunao,解释为“用豆腐制成的凝乳状的食品”;“爆肚”称为Baodu,解释为“油爆或水爆羊肚牛肚”;“驴打滚”叫Ludagun,解释为“蒸熟的江米裹上甜豆面粉”。
给老北京小吃取洋名是老北京小吃协会的主意,涵盖了18个老字号,此次英文菜单基本上每家老字号有5道菜上榜。(记者谢绮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