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年(明正统元年)起3年间,继北京宫殿、坛庙、衙署完成后,正阳门至南郊天地坛(天坛)、山川坛(先农坛)之间的“官街”(前门大街前身)修建完成。其后,它如一部鲜活的历史文档,见证了明、清、民国至新中国时代变迁,记录上至帝王将相的微服传说,下至平民百姓的奇闻轶事……
经过4年准备1年多集中修缮,以一组民国初年的真实老照片为依据,前门大街恢复了民国初年的风貌,共保存9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老建筑,恢复了41个门面,恢复了广和楼、中和戏院和廊坊头条胡同3个老牌楼,恢复了834米御路。
8月7日,这条曾被称作“天街”的京城古道将开门迎客。全聚德烤鸭店老店、大北照相馆等11家老字号也将重新开业。一条记载了500多年古今故事与历史沧桑的尘封古道即将重现人间。
80多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王德成老先生,是首批获准在前门大街重开前进入的参观者之一。这位“土生土长”、在京城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者,在前门大街几次驻足流泪。
重建:处处勾起老北京的乡愁
老先生抚摸着前门正阳桥五牌楼夹杆石上12只石雕神兽,又指着牌楼正中书写正阳桥三个金色大字,动情地告诉记者:“就是这个样子,我记得小时候常跟一班孩子到皇城根下玩,五牌楼就是我们约定的集合点。没想到一晃70多年过去,正阳桥牌坊的金色大字依旧这样闪亮。”
按原状恢复的广和牌楼,以及牌楼内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戏楼――广和查楼是勾起老人回忆最深的一处前门景观。王老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常听家里提,梅兰芳11岁登台献艺并一炮而红,演的《长生殿・鹊桥密誓》就是在这里。”
实际上,除了前门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最大的木制正阳桥五牌楼。重修后的前门大街力求处处都能体现老北京的京味,处处都能勾起老北京人的乡愁。
在前门大街的沿街路灯,被设计成了白色的鸟笼,“古往今来,老北京人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市井街坊、尤其上了年岁的,都钟爱清晨或黄昏拎着鸟笼子到公园里、在皇城根下四处遛鸟逗趣,而有人则喜欢就着鸟声耍起太极,玩着棋牌,更有甚者一日不听鸟声便茶饭不思,几乎以此为命。”前门大街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鸟笼已经成为老北京市民生活的一个文化符号,这也是我们当初将它纳入路灯设计的灵感来源。”
新修的前门大街上,除了醒目的鸟笼路灯,还有活灵活现的拨浪鼓样式路灯,酷似拴马石的垃圾桶、条几形、连鼓形的石砌凳子,以及仿故宫铜器文物的花盆等,所见之处彰显古都本色,细微之初暗藏京味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