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对私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陈发利碾米厂由国家接管,变更为国家粮食加工厂;锦源布庄并入铁铺区供销合作社,第四代传人陈继绵随布庄并入而成为铁铺区供销合作社职工。陈家的女人们也在供销社布店、缝衣店做缝纫工。
1980年前后,国家拨乱反正,政府落实私有工商企业资产政策,被征收二十五六年的锦源记布庄房产归还陈家。锦源记第四代传人陈继绵于1989年重开锦源记布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锦源记很快便枯木逢春,凤凰涅槃。不久,布庄扩大成为制衣厂,继而扩展为服装公司。2000年起,陈家服装企业开始逐步转由锦源记第五代传人、陈继绵女儿陈泽瑶掌控经营。
然而,尽管布庄、制衣厂、服装公司都冠名“锦源”,但是陈家一直没有对“锦源”商标作注册登记。进入21世纪,陈家才发觉,商标注册登记在企业经营生产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故将注册“锦源”商标提到企业重要日程。
谁料,陈家人到工商管理机关一查询,方知“锦源”商标早已被其他服装企业注册使用。经过认真斟酌,陈家后人决定将企业名称改为“碧丽嘉”,全称为“潮州市湘桥区碧丽嘉潮绣工艺坊”,产品商标也改用“碧丽嘉”。
陈泽瑶说,选择“碧丽嘉”理由有二:一是清末陈美赵离开泰国时,留下的布庄一直在曼谷经营,布庄曾经长时间使用碧丽嘉商标,在曼谷有一定影响;二是陈家服装公司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取用带洋味的商标比较容易为外商接受。目前,锦源记衍生使用了碧丽嘉、锦源、锦源记、碧丽嘉·锦源等。
掌柜言:越是老字号,越需再创新
从布庄起步,经历暹罗开店、重返潮汕、公私合营、多元经营……碧丽嘉·锦源经历了整整五代人。
陈泽瑶眼下是这家百年老店的掌门人,以女儿的身份接过家传的祖业,这在潮汕地区并不多见。创始人陈美赵是陈泽瑶的高祖父,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对家传祖业的传承,兴趣之外,更需要责任和坚持。“我从小就跟我的奶奶、婶婆一起做工,熟悉了,习惯了,也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你如果不是真正喜欢它,你就无法投入进去,也就坚持不下来。”陈泽瑶说。
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坚持。在被确认为“中华老字号”之前,陈泽瑶率领她的员工们一直在“撑”:“纯手工的服饰产品,人力成本高,利润微薄,反之工人的酬劳也就上不去,传承实际上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陈泽瑶坦陈,直到眼下,工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产能在一点一点地下降,这依然是她最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