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或许是看到了历史痕迹出现的衰败迹象,政府部门一纸《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发布。其中,“老字号恢复和保护”的任务尤其任重而道远。弹指一挥间,北京老字号小吃在10年光景间几经沉浮。虽然北京老字号小吃并不能代表老字号的全部,但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小吃企业在北京老字号领域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所以北京老字号小吃面临的现状更加值得探讨。
消费者
仍追捧老字号
在如今的社会中,一些北京老字号品牌的小吃,在消费者心中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记者昨日在位于磁器口大都市大厦一层的锦芳小吃看到,该店内用餐区面积不算太大,大厅中间的4张桌子加上挨着墙壁四周摆放的3张长条桌,总共仅可容纳约30人同时用餐。但是,与大厦整体略偏冷清的环境不同,这里中午用餐时段坐满了前来光顾的消费者。在询问后记者得知,这些客人一般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另外也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旅游者。
据了解,锦芳小吃店吸引众多顾客光顾的,除了这里正宗的传统老字号小吃,还有店内根据季节变化推出的时令性食物。如今正值盛夏季节,店内新推出的凉面、凉皮等深受顾客青睐。据服务员介绍,这里每天的“饭点儿”都会有很多人;后厨师傅也表示,由于这个店靠近地铁口,早餐时段排队的人经常会形成长队,甚至会排到店外。面对如此大量的消费需求,这间不大的店铺配备了十六七个服务员,但每个服务员仍时常处于很忙碌的状态。记者看到,紧挨着操作间的另一间屋子,已经收拾好并摆有桌椅。据介绍,这里不久也将作为该店面的用餐区,以扩大营业满足消费需求。
记者之后又走访了朝内菜市场内的茶汤李,发现这里早上生意比较火爆。据了解,对于该门店周围上了岁数的居民来说,早上逛超市买菜之后,顺便在这里喝上一碗浓郁的茶汤,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享受。
选不好址
不都是老字号的错
业内普遍认为,老字号小吃的发展,依靠的是众多小店形成的聚集效应。但近几年北京老字号小吃“集体败走各处”的报道却是一波又一波地袭来。虽然北京前门鲜鱼口街已于去年5月重新开市,但频频被传即将重新开业而具体日期仍成谜的九门小吃,仍在不断地戳着老字号小吃发展的痛处。门店的租金管理似乎是现在最集中的问题,不过,这个矛盾其实早已在过去埋下了伏笔。
几年前,《崇文区前门东片地区解危排险工程公告》颁布时,很多商户就预见到了如今的场景。当时,位于前门商业区东西两侧的鲜鱼口和大栅栏,均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那里商业老字号云集。政策颁布之后,在此地的不少老字号企业因拆迁经营受到了牵连,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当时的不小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