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宣传力度不足
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老字号企业仍然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转变观念。一方面,老字号企业在体制上要进一步改革,这需要政府和各界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老字号企业自身的宣传力度,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自己。在这方面,老字号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概念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在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老字号更要向消费者充分展示自己的工艺特点、诚信程度等,才能在消费者中得到认可。
缺乏研究精神
北京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保护老字号首先并不是国家政策。老字号要有自爱心理,要保住自己的名声,首先产品不能出问题,这是老字号的最低底线。
老字号要下决心走出去,逐步占领各地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当然,很多老字号自身特性非常强,有的老字号一天就做一桌菜,应该允许多样化存在。北京的老字号有3000多家,应立档案进行统计,鼓励已经消失的老字号后人重操旧业。当老字号遇到新兴科技尤其是网络时,一定要为我所用。老字号不错,但是缺乏研究精神,研究原料有什么变化,研究市场需求有什么变化,再根据自己的技术进行相应更新。
抢救老字号成当务之急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民俗学者、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我认为从老字号和老字号协会的发展来看,确实需要一个宣传的阵地。北京老字号所代表的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北京老字号主要集中在八大行业之中:餐饮、药铺、小吃、文化、鞋帽、服务业、食品加工、日杂百货。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老字号已经被淘汰,比如在服务业中现在能存活下来的老字号也只有理发、澡堂子、照相等少数几家。而《老字号周刊》对于挖掘和抢救老字号也是一个急需的任务,据统计北京已知的老字号有3000多家,但是现在经过相关认证的只有117家,从数量上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