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10多年的老字号名小吃九园包子重新开店迎客,昨日,刚试营业第一天,就有不少老重庆自己问路赶到九园店,点名要吃包子。
老市民流传
九园包子烫背
昨日上午10点,身着藏蓝色棉布衣服、剪着梭梭头的一位婆婆来到上清寺刚开业的九园店,小心翼翼的询问服务员,是不是以前在小什字的九园包子。
当得到答复是时,王婆婆从手中裹了几圈的红色无纺布袋里摸出6元钱,她要买两个酱肉包子。这位婆婆名叫王喜珍,今年62岁,从江北石马河赶来,记者问王婆婆为什么这么远跑来买两个包子时,王婆婆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家住小什字九园包子店的背后,听说有个人买了九园包子,吃的时候,包着猪油白糖的包子馅流了出来,烫了手,这个人赶紧添手上的馅,结果包子越举越高,最后,包子馅流到了背上。
王婆婆说,这个故事重庆人几乎都晓得,人们怀念九园包子味道好,货真价实。
消失十多年
九园重新开张
据渝中区商业发展公司营运部部长康长荣介绍,九园包子开店时间距今已经有80年历史了。1931年,从内江苏泽九来渝在较场口开了一家餐馆,卖包子和银耳汤、芝麻糊、肉汤。因他做的包子又圆又香,每天吃包子都排队,人们叫他九园包子。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拆迁,九园包子店也三换其址,不久,九园包子就淡出了市场。
新开业的九园店位于上清寺渝中大厦临街,经理兼厨师长龚志国,就是九园的核心传人,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九园做包子,师从当时的九园传人蔡雄。
记者见到,店内所有包子及调料都是开敞式制作,光是包子就有7个师傅,他们全是龚志国的徒弟,每个徒弟负责一道工序,总体配方,还是掌握在师傅手里。龚志国称,包子的味道,还是当年原汁原味的九园包子。
靠独门绝技
恢复九园辉煌
消失了10多年的九园包子如何突围并恢复当年的辉煌?对此,龚志国信心十足,他说,天津狗不理都可以做成老字号,九园也行。
他的信心一方面来自老重庆人的怀旧,一方面来自九园包子的独门绝技。
龚志国称,九园包子与其他普通包子的做法完全不同,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技。因此,九园包子吃起来皮香糯松软化渣,馅料味道香浓。
以其最有名的酱肉包子为例,选用最好的猪前夹肉,洗干净后,用刀把瘦肉和肥肉剥离下来,然后将瘦肉和肥肉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块,然后再锅里炒制20分钟,加入酱料等,炒好后,再人工剁成0.5厘米大小颗粒的肉,包子里的馅要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再回锅炒和加料。蒸包子的时间差不多11分钟左右。
将制定标准
暂时不开分店
记者昨日见到,新开张的九园店约400平方米,厨师们都戴着时尚的橄榄球帽子。龚志国介绍,新开张的九园包子店目前只有酱肉、素菜和小笼汤包三种,当年有名的猪油白糖包、金钩火腿包等传统馅料包子暂时还没有,但很快就会有卖。
渝商发公司营运部部长康长荣表示,九园重新开张,目前还处于市场摸索阶段,以前的老口味还没有全部恢复,正式开业后,还要制定产品和配方标准,不过,在馅料的比例搭配上,将更讲求营养,比如猪油白糖包,猪肉和白糖不会太多。因此,暂时没有开分店的计划。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昨日,九园包子在上清寺恢复营业。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