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咀香园:饼香里的传奇岁月(2)

时间:2010-04-06 13:58 广州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咀香饼 凤凰卷

岁月传奇

75年前,澳门还是一个小渔港,咀香园则是在内港码头旁边一间前铺后居的家庭小饼店,来往的船客在这里购买充饥的糕饼和防晕船的陈皮老姜,有些船客觉得风味甚佳,于是顺便买多一些回家作特产送给亲友,这便是“手信”的起源。几十年间,手信业的澳门经济几番兴衰动荡中曲折发展,现已成为了澳门驰名海外的一张文化名片,街头巷尾大小有好几百家,但讲到最老字号的大店还要数传了三代的咀香园。

咀香园在1935年由黄若礼的爷爷黄洁滨一手创办,却在两位传奇女子手中树稳了招牌。黄若礼的大姑妈黄珍钟情糕饼,终身未嫁,把杏仁饼做出了名堂,而黄若礼的母亲黄梁秀浈亦喜研美食,在嫁入黄家后独创出木炭杏仁饼,选用大颗的杏仁粒入饼及使用三波炭焙烘,用足够的火力使杏仁饼变得无比甘香松脆,人称“咀香饼”,从此声名远播。而咀香园的始祖地位并不仅限于此。黄若礼之父黄永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日本引进了澳门首台糕饼流水包装生产线,以改良饼点的包装卫生,后来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花了数年时间,请日本的工程师研发凤凰卷的自动化生产线,以供日渐扩充的出口发展。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咀香园仍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直到黄若礼留学归来。那时正好遇上港澳移民潮,香港游客锐减加上治安不良,令手信业受到重创,不少老品牌亦在那时消失了。凭着一份信念,黄若礼没有留在美国,回家继承祖业,在新马路开了咀香园的第一间分店,并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寻找出路。出口海外迫使咀香园建立了新的包装规格,比如加上英、日、韩等五国语言标注等,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地。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03年SARS暴发,幸好自由行政策的推出迅速令澳门经济回暖,咀香园再度抓紧机遇,迅速发展到了11间店。如今,咀香园已成为澳门街头随处可见的风景,如果没有吃过咀香园杏仁饼,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到过澳门?

对话

黄若礼:年轻的老字号

Q:澳门手信本来是古老的传统食品,咀香园是如何使之年轻化的?

A:有两方面:除了找Soler做代言人,建立一个年轻化的形象之外,我们在产品的配方及包装上都有改变。在1993年我回来澳门之后,参与了生意的运作后,我发现客人不会太在意饼的分量。以前的客人买饼是为了在船上充饥,现在是休闲食品——就像外国人喝咖啡会吃一块曲奇,不会看重它够不够大份,甚至觉得小一些更好,所以饼会变得小了一些,糖也会越来越淡,以免减肥之苦。这也是一个挑战,因为糖有黏度,糖放得越少饼越容易散开,所以也越讲究工艺。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杭州24家老字号亮相“浙澳名品展销会”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