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回忆,曾祖父之后,祖父杨太宗又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开起了炖鱼店,生意也是格外火爆。后来,自己的父亲杨成仁也开始跟着学炖鱼,并在祖父的 教导下把林家湾炖鱼的生意做得愈加红火。“曾祖父、祖父母的生意到底如何兴旺,我是无缘亲历了。可是,父亲大人的炖鱼店却在我的脑海里留有深刻的印象。想 当年,父亲开炖鱼店的时候,咱运河的水还是清亮清亮的,水里的鱼更是活蹦乱跳的。每天一大早,父亲就赶快起来,等着渔夫们从运河里捞出最新鲜的小鱼,然后 买到家里。去除内脏之后,一道程序一道程序地慢慢加工。由于取料精,加工手艺又巧,所以父亲的生意是越来越好。记得父亲生意做的最红火的时候,每天来店里 等着吃鱼的人都得排上几十米的长队。来晚了,根本就捞不着。此外,童年的时候我还有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缸多人多’。所谓‘缸多’,主要是我父亲做 炖鱼从来都不用当年的新辣椒,必须选用精心晾晒了一年的老辣椒。所以,家里用来存辣椒的大缸足足几十个,每个大缸都赶我的个头高。所谓‘人多’,则是家里 的雇工多。不说别的,就光说每年过年,留在我们家不回去的,就有七八十位。那阵势,真是相当罕见。”杨瑞华告诉记者。
美味勾起尘封的记忆
杨瑞华说,林家湾炖鱼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价格上公道,服务上热情,最主要的就是制作讲究、口味鲜美。据杨师傅介绍,小鱼的初加工每只都要过手,每批都要 冲洗数遍,以保证卫生。入味拌腌要足两个时辰,必须达到味入肌里。入味的小鱼过油,先急火下锅,转慢火炸制,直到肉焦骨酥,方可出锅控油。汤汁调味,除葱 姜、料酒、盐、辣椒外,还要备有佐料齐全的(花椒、大茴、小茴、草果、豆蔻、砂仁、白芷、肉桂等)料包。下锅熬制,也先须急火烧沸,再用慢火熬炖,火候不 足严禁出锅销售。“咱们这生意,不比大饭店,来吃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可不能做那些坑蒙拐骗的勾当。”杨瑞华坦诚地告诉记者。
或许是因为炖鱼的美味,亦或者是因为待客的诚恳,现在的林家湾炖鱼尽管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热闹非凡,可是依然十分受老百姓的欢迎。杨瑞华的爱人潘选民就向记 者透露,开了这么多年炖鱼店,不仅自己家的人能吃得上饭,而且邻居们也跟着兴旺了些。“前些年我们小店只卖炖鱼,其他小菜啤酒什么都不卖。慢慢地,卖啤酒 的就跟着来了,卖小菜的也跟着来了,就连那些卖田螺的也能够多卖出些。熙熙攘攘的一片地方,真是好不热闹。”
笔者访问这个百年老店的时候,虽然店面只有两间小房,位置在竹竿巷这条安静的小街里也称不上优越。可是,却总是整洁干净,鱼香扑鼻。每一碗鲜美的炖鱼端上 桌面,都是热气腾腾,令人谗诞。店内一位姓王的先生,吃林家湾的炖鱼已经近二十年了。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过来,点上一碗鱼,要上一个小菜,再来瓶啤酒,然后 就慢慢坐喝起来。“二十年了,我已经由一个普通顾客变成了老杨的好朋友,他们店里装修全是我帮的忙。”王先生笑着说。而潘选民也激动地告诉记者,2005 年她们店里曾经来了一位台湾的老太太。尽管已经85岁的年纪,可还是坚持点了一大碗炖鱼,然后默默地念叨着:“1948年我临去台湾的时候就是吃的你们林 家湾的炖鱼。现在,快六十年了,我还是得尝尝这里的炖鱼。哎,年纪大了,这一次来了能吃上,不知道下回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