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国务院将公布第三批国家“非遗”名录,在目前公示的名录中,全国共有6个武术拳种入围,山东就占了其中3个。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公布了全国129个拳种,其中有二分之一多的拳种萌发于山东或在山东广泛流传。
■作为文化和武术大省,我们应如何保护传承好传统武术文化?
齐鲁大地是中国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武术之乡”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原国家体委组织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公布了全国的129个拳种,其中有1/2多的拳种萌发于山东或是在山东广泛流传,发源于我省聊城冠县的查拳,萌发于胶东地区的螳螂拳,已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山东申报的“佛汉拳”、“临清肘捶”、“孙膑拳”三个,占全部项目的二分之一。
6月2日,济南时报记者就我省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及保护情况,采访了山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济南市第三批“非遗”名录论证专家,中国武术八段、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成银。作为中国武术分会常委,李成银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武术文化与武术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武术三观论———价值观、伦理观、技击观”、创建“武术哲学、武术文献学、武术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等学术思想,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是他的主攻领域,被上海体育学院聘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指导小组专家,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全国武术精英赛、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仲裁委员、总裁判长等职务,2006-2008年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和通讯鉴定专家。
山东武术占据中国武坛半壁江山
济南时报:在日前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内,武术拳种共有6项,咱们山东就有3项,占整个项目比率的一半。国家“非遗”评选对山东传统武术为何如此重视?从中能传达出怎样的信息?
李成银: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萌发与广为流传在我省的武术拳种70多个,约占全国拳种总数的二分之一多,所以说,把山东传统武术保护好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文化部日前公示的国家第三批“非遗”名录中,一半的传统武术拳种出自山东,这是每个山东人都应为之自豪的事情。我认为从中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三条信息:一是表明国家对山东的传统武术非常重视;二是说明山东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三是证明我省、市主管领导及文化厅的主管领导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工作比较得力,山东“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扎实对路,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