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公布的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贵州旅游文化支撑项目之一的“荔波布依族傩戏”名列其中。布依族是荔波县的主体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
据荔波文史委专家介绍,布依族傩戏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祭”、“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旨在驱邪酬神、消灾祈神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
荔波的布依傩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时期,大批军队和移民进入荔波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传的傩戏,尔后,傩戏与荔波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依傩戏。
荔波县的“傩戏”最早用于布依“做桥”“烧香”“还愿”等“傩坛祭祀”,流传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后“傩戏”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揉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集话剧、歌剧、舞剧为一体。剧中人物有“将军、先锋、文官、武官、副将、妇孺”等形象。傩面具均用木质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更是瑰丽多彩,其舞姿粗犷,娱人娱神,独具特色。
最近荔波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1912年以前版本的布依族傩戏古籍、毛笔手抄古书5000多册,其中有四件已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流传于播尧、觉巩、驾欧、地莪、方村、翁昂等民间的布依族傩戏是荔波少数民族文化盛宴中的亮点。荔波布依族傩戏具有观赏性强,审美功能突出,娱乐性强,参与性强等特点。由当地傩戏祭师表演的布依族傩戏,一般只在当地人的各种祭祀活动中才能看到。随着荔波旅游业的发展,傩戏作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已经变成了商品,游客随时都可以近距离观赏。
永康乡尧古布依寨,地势非常开阔,风景也很秀丽,是布依族群选择住址的代表。布依族人一般都选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处居住。这里除了保存有傩戏表演的传统以外,还有许多布依族人生活的特色。走进几家民居,有土法酿酒坊,也有染布坊,古法造纸等特色原生态布依风情。古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就是如此,尧古古法造纸是用山上的竹子做原材料,经过锤烂、沁泡、洗净、碾细榨烂等十几道工序,最后再用刀在纸上整齐的刻上七个刀纹,寓意“生老病死“和“轮回”,而这些纸张也被乡民当祭神冥币用。
而在荔波的另一头,驾欧乡联山湾村还保留下古老的布依族傩戏珍奇种类中的“许愿桥”、吊丧舞和许多民间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吊丧舞这种傩戏,深受游客的喜欢。
在荔波联山湾乡村旅游区,自古以来流传着一种比较奇特的民间舞蹈类型叫吊丧舞,吊丧舞是布依族民间传统丧葬的大型集体舞蹈,是祭奠活动之一。吊丧舞与其他舞蹈有较大区别,主要特点是舞台设计,演员年龄性别、人数、演出时长等都没有严格规定,效果讲究的是舞会气氛的和谐与融入。吊丧舞的创作与发展有其漫长而曲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