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浸泡在酒里的中国文化 (3)

时间:2010-04-13 11:55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当然,在杜甫的诗作里,也有一些明快的佳句,如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临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如白日放歌须纵酒

当然,在杜甫的诗作里,也有一些明快的佳句,如“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临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在这些明快的诗作中,也都少许透露了那种无法抹掉的哀愁别绪。

一部《全唐诗》,弥散着强烈的酒香的味道。无论是边塞诗人们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还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都是用酒来抒发对于战争的强烈的不满,和对生命的无奈。

到了宋代,文化人更是全盘继承了唐代诗人们对于酒的那种迷恋,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到辛弃疾的“谁共我,醉明月。”(《贺新郎》)从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堪残酒,”(《如梦令》)到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都是在淡淡的酒醉中去拷问生命的意义,哀叹生命的无常。无论是市井文人柳三变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还是登堂入室进入朝堂的周邦彦的“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六丑》)只要他是文人,只要他要作文,那就与酒须臾不能分开。“------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亭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贺铸《石州慢》)纵观一部宋词,透露出来的也尽是酒香、酒气、酒味和酒的精灵。没有酒的诗词歌赋,是没有魂灵的飘浮在社会上的尘沙,是不会传流下来的。

从宋至元,以及明清,无论是杂剧,还是小令,无论是话本,还是辞赋,都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连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酒也是写不出来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穷困潦倒,即便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也是要喝酒的。他的好朋友敦成曾写过一首《佩刀质酒歌》的诗,前面小序写道:“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若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多么深了。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