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4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自1993年起开始向海外发展,历经风雨,越做越大。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利润突破8亿元。其中海外销售不退反进,出口创汇254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8%,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
作为一个在海外接受度不高的中医药企业,北京同仁堂矢志不渝,从文化宣传做起,千方百计“走出去”,在海外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批发、零售、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海外分店成功率百分之百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市场空间有限,同仁堂较早地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8家独资、合资公司以及35家药店,还在香港创办了第一家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亚洲,同仁堂还在与我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国家成功地开办了分店,其中澳大利亚2家、英国和加拿大各1家。
由于文化相近,北京同仁堂海外发展的基础是华人。以此为支点,北京同仁堂努力闯入一向排斥中医的西方世界。目前,北京同仁堂在澳大利亚分店20%的顾客为当地澳大利亚人,加拿大则为10%左右。在英国的发展同样卓有成效,皇室成员都慕名到其分店看病买药。
北京同仁堂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主任闫玉峰举例说,一位1979年7月出生的澳大利亚女患者(M·Cesareo)流产两次后一直无法怀孕。她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试管婴儿,都失败了。西医给她的诊断是终生不能怀孕。后经同仁堂悉尼分店吴高媛中医师治疗6次后,成功怀孕。吴高媛还通过脉象告诉她怀的是女孩。患者半信半疑,特意去西医院做了检查。当白人医生告知同样结果时,她热泪盈眶。目前,她的女儿已3个月,而这位患者的全家都成了同仁堂的拥趸。患者本人还计划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
目前,北京同仁堂的海外分店无一亏损,全都盈利。海外员工达到350名,其中外国雇员约300人。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北京同仁堂70条生产线通过了国家级GMP认证。其中8条通过澳大利亚GMP认证,5条通过日本厚生省GMP认证。
“让不相信中医的外国人吃中药、看中医”
比其他商品在海外推广更难的是,北京同仁堂必须多一个步骤——首先让海外居民接触中国文化。
北京同仁堂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主任闫玉峰介绍,吸引国外人到同仁堂分店看病拿药,不能靠同仁堂的名气,只能靠口口相传的口碑。同仁堂艰难起步,先通过举办义诊讲座、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宣传中医药文化,再凭借过硬的技术、上乘的质量、显著的疗效,让很多外国人从认为中医是“巫术”,到对中医完全信服。“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这一步虽然艰难,却奠定了同仁堂海外拓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