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价:31.40 涨跌:0.14 涨幅:0.45% 总手:2671 金额(万):840 换手率:0.19%
“吃烤鸭到”全聚德“成为百姓中流传的一句话。毛泽东的一句”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激励着所有全聚德人。作为有着148年历史的北京餐饮老字号,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技艺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大家也许不知道,在建立之初,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果店才是”全聚德“的前身。在位于和平门的400平方米展馆内,记载着全聚德从1864年开启到如今成为”中国餐饮第一股的风雨历程。
1864年改为“全聚德”
在博物馆的北墙边,矗立着一尊面容和善而又不失睿智的中年男子雕像,这就是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他17岁到北京,从放养鸭子干起,学得了一手填鸭和屠宰鸡鸭的技术。
1864年,杨全仁在前门外的肉市胡同看中了一家名叫“德聚全”的干鲜果铺,该店铺当时濒临倒闭。杨全仁将店盘下,请来风水先生,先生绕着小铺走了两圈,说道:“这是一块儿风水宝地,但是需将”德聚全“三字倒过来,以”全聚德“为新字号,必会冲其晦气。”杨全仁听后非常高兴,“全聚德”中的“全”正与他名中的“全”字吻合;另外,取“聚德”的“聚拢德行”之意,向宾客表达了自己的经营原则。于是,杨全仁请来对书法颇有造诣的钱子龙,挥笔写下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悬挂在了门楣上,形成了“全聚德”最初的品牌。
在起初经营的时候,“全聚德”只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如果要吃荷叶饼或是炒菜就要到附近的店铺去买。后来杨全仁专门聘请了厨师,推出了鸭油蛋羹、鸭丝烹掐菜等菜品,并将剩下的鸭架熬成浓浓的鸭汤奉献给食客,由此“全鸭菜”的雏形也慢慢显现出来。
清朝时发行鸭票
一张由德国女摄影师海伦·莫里森拍摄的第三代烤鸭师张文藻老先生烤鸭子的情景,仿佛把参观者带回到几十年前的全聚德。在全聚德展馆中,集聚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和复原图片,以及从民间收集来的500多种老物品。
展馆中央的玻璃罩中展示着145年历史的全聚德老匾,在这块老匾的背后还有一段失而复得的故事:“文革”期间,老匾被红卫兵当做破四旧的证物抄走。据和平门店的老会计王春荣回忆,1968年底,还在北京市服务局工作的她曾在“文革”中举办的“红卫兵破四旧成果展览会”上见到过老匾,展览结束后,寻着线索,他们在故宫博物院找回老匾,最终保存在展览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