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讲码洋、利润,我们却如此执著于出版社的专业性是不是太傻了?社里也有不少编辑不认同,每次选题会上争吵激烈。可是,几年坚持下来,译文社的选题越来越整齐,板块清晰明确。——韩卫东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具有30多年历史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大型翻译出版社。同我国众多老牌出版社一样,在进入市场化初期,译文社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然而,近年来该社却逐步走出了低谷,到2011年,出版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利润 183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均创建社以来的历史新高。为了破译老品牌社焕发新生机的密码,《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译文社社长韩卫东。
明确提出“三专”方针
韩卫东告诉记者,对于一家出版社而言,译文社是非常幸运的,它有着明确而清晰的专业定位——翻译出版,该社建社以来出版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精品、人文社会科学名作和优质的外语词典工具书,铸就了有口皆碑的译文图书品牌。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迫于大众图书市场过度竞争的压力,译文社也曾对自身的专业性产生动摇和彷徨,走过了一段弯路。好在最终社领导班子调整思路,及时回归到牢牢依托专业化的品牌建设道路上。
经过一番调研论证,译文社明确提出“三专”的办社方针,即“专长”、“专门”和“专注”。所谓“专长”,即出版社要做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领域。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能有所地位。所谓“专门”,即根据出版社定位和调研,译文社将集中致力于外国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翻译、双语工具书和外语学习读物出版三大擅长领域,打造品牌,做到最专业、最受市场和读者认可;所谓“专注”,即出版社在重点出版领域要做到全面规划,长期坚守,逐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韩卫东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现在大家都在讲码洋、讲利润,我们却如此执著于出版社的专业性是不是太傻了?社里也有不少编辑不认同,每次选题会上争吵激烈。可是,几年坚持下来,译文社的选题越来越整齐,一个个板块清晰明确。如今社里一般选题从不开会研究,编辑们自己就能严格执行“三专”理念,杂七杂八的选题没有人会再碰,图书再版率也恢复到50%以上的较高水平。市场上,译文社的图书再次赢得读者的认可。
改革为专业性保驾护航
2006年,译文社领导班子果断抓住集团转企改制的机遇,率先按照企业化的要求推动内部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的改革,制定并成功推行全员竞争上岗、以岗定薪、一岗一薪的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配套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并根据企业化改造和出版社发展战略的要求,修订完善了50多项管理制度。韩卫东说,所有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其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出版社的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