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字号企业5000多家,除全聚德、同仁堂等少数老字号企业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外,其他大多数老字号企业都面临人才缺乏、创新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等困境。为恢复、发展和振兴老字号,商务部决定在3年内重新认定10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并通过制定必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全面促进老字号企业的振兴。
像国内其它许多地方一样,汕头有着不少老字号,特别是在饮食行业方面有着本土特色的美食老字号,如何挖掘美食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和振兴美食老字号迫在眉睫。
汕头是潮菜美食之乡,汕头也是“百载商埠”,正是汕头历史早期的商业繁荣催生了许多令普通市民群众所津津乐道的餐饮美食“老字号”,汕头要弘扬美食文化、在老字号上做大美食文章大有可为。但目前看来,许多老字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有着与人们渐行渐远的隐忧,记者近日特地走进老市区弯弯曲曲的小巷道,去追寻老字号的芳踪。
汕头市区的酒楼、酒家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此后逐步发展,1928年出版的《新汕头》一书就记载有酒楼、茶室各十数家,共20余家。1934年《汕头指南》记载:“本市酒楼、茶店、饭馆共30余家。在商场热闹时,一般富商、阔客,通宵达旦,沉醉于酒海肉林中,故酒楼营业蒸蒸日上”。30年代中期,汕头叫得起名字的酒楼茶室有:在永平路的“永平”,在安平路的“中央和记”,在国平路的“桂芳园”,在怀安街的“新联升同记”和“林坤记”,在至平路的“梅州”,在怡安街的“安记”、“霍财记”和“红棉利记”,在万安街的“陶芳合记”,在升平路的“乾芳园”和“璇宫”,在旧公园前的“凤记”,在永平街的“蓝燕”,在外马路的“梅茜”,在永和街的“海珍醉记”等等。解放后仅存下永平、陶芳、桂芳。永平酒楼于1956年改名汕头大厦,陶芳则于1951年停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汕头的酒楼业又迅速得到发展,一大批酒楼相继出现,到1987年,有名的有汕头大厦、新华酒店、友谊宾馆、金陵宾馆、南海酒家、标准餐室、新兴餐室等。汕头老市区原有较有名的饭店还有外马饭店、大华饭店、中山饭店、怡茂饭店、新关饭店、杏花饭店等等。
据了解,汕头埠一度还盛行鱼生粥,1934年前后较出名的有集祥、协成、同乐、醉吟、美记、怡茂、永顺兴、老南和、进记、同发等字号。在汕头老市区,过去聚集的小食店和摊贩更是多如牛毛。据1955年汕头市私改办公室关于《汕头市改造私营商业规划》中提供的数字显示:饮食业1433户、2109人,其中“座商”135户,座商中小食店、面店、粥店有120多户。饮食摊档遍布街头巷尾,1950年全市摊贩有9805档,其中饮食达4214档,到1987年市区领有营业执照的饮食个体户有6000户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