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时间:2010-03-01 14:02 点击:我要评论

2007年年底,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甄选活动尘埃落定。各方专家和学者经过科学论证,从河南博物院馆藏13万件,藏品中的576件国家一级文物中,精心挑选出9件最能代表河南历史文化的国宝,作为镇院之宝。

      1.贾湖骨笛:

  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贾湖骨笛作为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首,至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那么,它究竟凭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

  故事还得从1979年说起。那年秋天的一天,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小学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到堤外平整土地时,惊奇地发现了散落在地面的石斧、石铲和破碎的陶片等。贾建国猜想这些可能是新石器时期的遗物,于是将它们送交到县博物馆。贾建国当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却引出了“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在一座编号为M282的墓葬里,人们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尸骨及60多件随葬品。考古专家猜想,墓主人生前可能是巫师或部落酋长。而在墓主人左大腿一侧,就摆放着这支骨笛。

  最终经测试显示:这支骨笛已经在地下沉睡了八九千年,这一结果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经过测音,骨笛不仅已经具备音阶结构,而且还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是一种古代乐器。经动物学家鉴定,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制成。鸟类的尺骨薄壁中空,如果截去两端骨关节就是一个理想的发音管,很适宜做笛子。

  资料证实,到目前为止,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中国管乐器的鼻祖。这也是中国音乐考古中继湖北曾侯乙墓编钟、编磬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这支贾湖骨笛呈黄棕色,制作精美,全长23.1厘米,笛身上钻有七个圆形音孔,孔径0.35厘米,分布均匀,经测音可发出完备的六声音阶和不完备的七声音阶。在目前发现的30多支贾湖骨笛中,是保存完整的一支,堪称“中华第一笛”。

    2.杜岭方鼎:

  最完美的青铜重器

  1974年9月的一天,天下着小雨,河南省郑州杜岭街和张寨南街的人们正在进行地下施工。挖着挖着,一个人抡起的镐头突然碰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更令他吃惊的是,突然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砖头瓦块,而是一种坚硬的金属器物。人们用铁锹清去金属器物周围的泥土,两只锈迹斑斑的“大铜鼎”很快就显露出原形。

  这两件青铜方鼎几乎一模一样,大的通高100厘米,重达86.4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小的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二号”。两个人都很难抱起它们,是两件少见的巨型青铜器。

  为了支援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即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杜岭一号”鼎来到北京,进入了当时收藏保管条件最好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杜岭二号”鼎则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海关博物馆在京正式开工建设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