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专访张凡凡:清新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时间:2012-03-23 09:44 今讯网 点击:我要评论

气质优雅,宛如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古代明眸仕女,却又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就是张凡凡。她创建了清新文化,并立志将此生致力于此。她拥有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当我们读完她的诗歌论

气质优雅,宛如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古代明眸仕女,却又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这就是张凡凡。她创建了清新文化,并立志将此生致力于此。她拥有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当我们读完她的诗歌论文,看过她的书画作品,再听她的歌曲,总能引发赞叹不已的感慨。她执著追求清新的情怀,就像一泓清泉流过这座喧嚣的王府城市,又恰幽兰处于山谷中。

问:张老师您好,很久以前听说过清新文化,但对其概念不是很清晰,请问清新文化的“清”有什么含义呢?

答:“清”字指的是风格。"清"字,本源就是个让人陶醉的字眼。字典里的解释是:"纯净没有混杂;寂静;公正廉洁;单纯"等。它构成这样的词汇:"清秀"、"清纯"、"清澈"、"清爽"、"清新"、"清雅"、"清丽"、"清逸"、"清廉"等。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什么字与"清"字在一起就成了透彻纯净、焕然一新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清”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种境界。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清”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

问:“清”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您能举些例子吗?

答:比如我们看古典文学作品,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飘逸潇洒,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宁静高雅,还有李清照的词,这些作品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中国的书法国画最能体现清的风格。我们看历代国画书法作品,很难找到不是清新风格的作品。董其昌和石涛的山水画、沈周的《策杖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这些作品物我交融、清淡素雅、气韵清丽。古琴曲《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这些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典型的清字风格,体现出古代文人及其高雅的品味。

问: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有根据吗?

答: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曾经撰写过一篇论文中提到“清”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清”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诗学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他还提到“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我们把所有大师的作品拿来欣赏总结不难发现,这确实是绝对真理。可见,清的风格在文艺中的核心地位。“清”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的,魏文帝曹丕的文气论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清谈”的文化现象,学者一直是尊清贬浊。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清”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清”在先秦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耳辨音声清浊”。 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字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而清字同时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清”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诗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清”的诗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诗歌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诗学中的重要位置。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推而广之,“清”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核心范畴。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