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人情好东西
1973年三伏天,我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当工人,几个工友搭着帮去东安市场里的湘蜀餐厅喝酒。天气热,再加上又是啤的又是白的再加上红的,本来花插着喝就犯忌,加上喝得太急,当中的一位喝晕了,出溜到桌子底下。老服务员见状,和蔼地走过来,看见一摊泥似的顾客,他直抓后脑勺:“打开酒窖,把他抬进去。那里面凉快!”我们千恩万谢之后,把喝晕了的哥们儿搭进了地下酒窖。那里面真凉快,大约一小时吧,他的酒劲儿过去,意识又清醒了,惊讶地问:“这是什么地方?”“没你,这辈子也没福气进东安市场的地下酒窖消夏啊!”大伙哄堂大笑。
当时我在工厂的时候,车间的工段长曾是东安市场老字号饭馆的伙计。上夜班到后半夜都困了,几个人抽着烟,听他老人家讲解放前的事情:“有个吃爆羊肉的,吃完了,叫唤:‘跑堂的,过来!’‘您吩咐吧。’叭!挨个大嘴巴。‘有话好好说,您怎么打人呢?’‘打你还是轻的。瞅瞅——’‘呦!’盘子里怎么有个苍蝇啊。‘对不起,您算白吃,我们不算账了。’那人拿牙签儿剔着牙,腆着肚子下楼去了。”“您那饭馆太大意,还遇上好说话的了。要换成我,非让你们赔钱不可!”“这叫黑吃!苍蝇是他从口袋里拿出来的。”还有呢,几个穷朋友,去东来顺吃涮羊肉。当时的东来顺讲究是先吃,吃完了伙计按桌子上的盛羊肉的盘子算账。几个朋友边吃,边把吃完的盛羊肉的盘子放到邻桌上。吃了个够,一算账,敢情才吃了五盘。出了东来顺,他们大笑,一共涮了二十一盘!“不但涮了羊肉,连大名鼎鼎的东来顺也被我们涮了。”老字号门风古朴,绝不防着顾客,也绝不站在你身后,不知深浅地盯着。这就是当年老字号的淳朴和厚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又去过东来顺楼上的饭馆,叫做新疆餐厅,餐厅的看家菜里有一块钱一串的羊肉串,这里的烤羊肉串肉块大,上面蘸满了芝麻,烤得肉味道绝佳,不说肉串的味道,单说那穿羊肉的叉子,根根都是纯银的!吃饭的人,吃完了羊肉,全自觉地把银叉子放在餐桌上,服务员也不忙着收。这也是当年东安市场一景。
我现在琢磨,东安市场的各色食品好吃,并不是当年我年纪小,见识不够,而是当年老字号产品多出在自己选好的产地,又亲自派人选料,按自己的配方生产,限量应市,虽然价钱相对昂贵,可是口碑极好。人家拼的是质量。比如,我在东安市场里的茶庄(具体的名字忘记了)买过30块钱一斤的茉莉银毫,当时只买了二两,花了6块钱。那时候的6块钱,快赶上一个月的补助了。老话说,没有花钱的不是,茉莉银毫的香味儿,至今不忘。“自己熏的,换个地方你花多少钱买不到!”给我包茶叶的老爷子的话我至今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