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好乳厂曾经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海内外均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炼乳制品出口量曾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及经营不善、奶源逐年大幅度滑坡等原因,百好乳厂陷入了困局,连年亏损,濒临倒闭。1997年,改制后的瑞安市百好乳业有限公司诞生。
其后,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两次技改,成功开发出淡炼乳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开发甜浓奶系列产品和以调色、调润为主要功能的调味料系列产品……这些新产品逐渐成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占领了新的市场。“公司能够延续经营下去,并逐步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产品创新。技改后,公司的生产能力扩大了,目前日生产能力达到100吨。”公司总经理王仲达介绍。
在三益堂万松店旗舰店,不论是现煎药机、碾粉机、还是切片机,都能让人感受到老字号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我们突出三益堂两百年医药文化,建设百年老店品牌。”三益堂负责人林普人说。
从2012年开始,三益堂聘请了5位退休的知名中医师分批在店内坐诊。市民评价,此举不仅给普通市民带来了便利,也打响了企业品牌。
百年老店输在哪里
在瑞安,人们一提起双炊糕,脑海里就会闪出“李大同”三字。李大同茶食,是瑞安几代人的零食。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瑞安人,看到它都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乡情。
“我们都是伴随着李大同的糕点,一起长大的。”已经年过半百的老瑞安人许老伯说,在他的记忆中,李大同的糕点,是大家排着长队等候抢购的热门食品,“逢年过节,少了它,就没有节日气氛。”
然而时间的洗礼,冲淡了人们的习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口味和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是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选择趋于多样,对老字号商品服务的消费黏性已经消失,支撑销量的,往往是中老年人的怀旧情结。
各类成本上涨也造成了老字号们难以施展拳脚。“我们在产品的包装和半成品的加工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启用了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用工问题。但由于我们做的是传统糕点,全部使用机器化生产,就会使传统糕点的味道流失,所以机器生产不能大量使用。用工难、成本高,还是造成我们难以更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李敬斌无奈分析。
除此之外,产权、体制等因素也有影响。李大同的产权纠纷、百好乳厂的几经起落,不但让老字号消耗了过多的元气,也因此错失了发展的良机。当他们觉醒之后,身边已经强敌环伺。本地连锁店多福居、桂新园、信合味达等已经抢占了瑞安大部分的糕点市场份额,雀巢、伊利等国内外乳业巨头和本土龙头“真鲜奶吧”等则将瑞安的乳制品市场基本瓜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