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顾九如说,自己学艺时,学徒3年从最基础的杂活儿做起,技术活得靠自己回去反复温习消化,上阵操作的机会并不多。进店第一年月工资17.08元、第二年19.08元、第三年21.08元,第四年出徒可以拿到36元。在当时的国营企业中,普遍都是这样的工资水平。
从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开始,直到70年代初,全聚德变化都不大。一共就两家店,一家是前门起源店,另一家是王府井店。那会儿,顾九如刚进店。
局面随着1979年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开张而改变。老师傅们大多调到了和平门店,顾九如则依然留在前门店。
事实上,在1993年之前,全聚德这3家店是各自为战的。“虽然对外都叫全聚德,烤鸭技术也师承一家,但隶属却不同”。顾九如说,前门店属于市旅游局,和平门店和王府井店归属北京市饮食公司。3家店进货的厂家也不一样,对外售价更不同,不是很规范。
全聚德名声在外,一个招牌3家经营,但人气依旧。其他老字号就没有这么乐观了,茶庄张一元在这个时期,陷入了渐失特色的困境。
据张一元副总经理刘家博介绍,1900年,创始人张昌翼开办了这家百年老字号,以窨制小叶花茶而闻名。但在公私合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茶叶一直实行统购统销,由马连道茶叶加工厂从南方订购茶叶,张一元、正兴德等茶庄虽然字号不一样,但都是到马连道进货,产品没有差异化,张一元也就没有了特色。
【序幕:成立公司】
恢复传统技艺 结束分散经营
改革开放后,南方的一些国营茶厂逐渐失去资源,被市场淘汰,张一元也越来越感觉到生存的压力。
上级单位原宣武区副食菜蔬总公司提出让张一元独自成立公司,最终调任当时在总公司业务科负责采购、又是茶叶制作科班出身的王秀兰到张一元当经理,是个“爱到处跑的技术型老总”。这一“调”就是20年,现在的她已经是张一元董事长、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的传承人了。
王秀兰说,一开始打算叫张一元茶叶批发部,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名字太小气,最终就叫“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了,1992年4月正式成立,这一年她37岁,公司不超过10个人。
“当时张一元账面资金6000元,只有一块牌子,没有自己的产品”,新官上任的王秀兰决定恢复传统茉莉花茶。辗转寻访,她找到了张一元第三代传人张世显老先生,寻回了濒临失传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不断试制、加工,两年后,张一元的茉莉花茶重回京城市场,北京人又喝到了“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茉莉花茶。店里又排起了长龙,销量比1992年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