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成新宠
国家标准“难产”,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棕榈油进口量的迅速增加。由于棕榈油比大豆油、菜籽油等国内主要油种都便宜,大量掺兑棕榈油做成调和油,成为国内食用油企业打价格战的利器之一。
梁红星说:“2009年国内消费油脂2300万吨,棕榈油进口800万~900万吨,中国菜籽的产量是1200万~1400万吨,菜籽油的产量是200万~300万吨;国产大豆每年产量1700万吨,其中800万吨榨油,大豆油每年只有150万~160万吨左右,进口棕榈油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国产菜籽油和大豆油。但市场上却很少见棕榈油产品,因为基本都掺兑做了调和油。现在江苏沿江的食用油工厂、国内的主要食用油企业都上了棕榈油分提设施,基本上现在国内的餐馆用油都是棕榈油,占到70%~80%。”
梁红星表示,常食棕榈油具有一定的危害,因为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猪油高了6%,猪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4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容易产生脂肪沉积和肥胖,很多“富贵病”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位食用油企业负责人即表示准备上食用调和油项目,因为棕榈油成本确实有优势。
业内人士呼吁:“我们希望食用调和油国标早点出台,标注成分比例是应该的,我们现在没法标,因为大家都不标,我们标了,反而处于劣势,我们其实希望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