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斗门首办“装泥鱼”比赛

时间:2010-07-14 11:04 新快报 点击:我要评论

有着两百多年传统的民俗技艺“装泥鱼”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这一技艺,珠海斗门区举行了“装泥鱼”技艺大赛,比赛分编织鱼笼和泥鱼网两个环节进行。

有着两百多年传统的民俗技艺“装泥鱼”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这一技艺,珠海斗门区举行了“装泥鱼”技艺大赛,比赛分编织鱼笼和泥鱼网两个环节进行。来自斗门虎山、马山村的50多名有丰富经验的村民选手齐聚于此,一比装泥鱼的水平高低。记者还了解到,斗门区在乾务镇大角头水闸至连湾闸海滩一带设立了泥鱼生态保护区,并将在虎山和大海环等村设立体验区,展示“装泥鱼”,能让游客亲身体验这项有趣的民间技艺。

半小时编20圈鱼笼

10日下午,“装泥鱼”技艺大赛在大角头水闸拉开序幕。天气酷热,仍然吸引了大批媒体和众多摄影爱好者到来,甚至还有来自珠海以外的市民专程赶来,一睹这项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斗门区文化部门称,举行这类比赛,旨在增强社会各界对这项拥有久远历史的传统技艺的直观认识,更有效地传承“非遗”项目。

编泥鱼笼比赛首先打响,十位渔民坐成一排,拿起刀具,对准面前的竹子开篾,手起刀落,削成一条条细长的竹丝,并开出笼口篾、三绞篾、织笼篾等3种不同厚薄、不同韧度的细篾条。接着,开始编织,一条条竹丝在他们手中似乎成了毛线,不停地翻飞。按照规则,比赛时间为半个小时,一般鱼笼要求长18-20厘米,直径8厘米。虎山村人黄炳夫编织速度最快,他编的鱼笼达到20圈,获得冠军。

滩涂中蹬泥板装泥鱼

捕捉泥鱼的比赛紧接着进行。50位选手携带泥板和100多个鱼笼,腰挂鱼篓,穿上蚝袜,向着大片的滩涂出发。在滩涂中行进需要很强的体力,他们左脚踩在1米多长的泥板上,右脚踩在滩涂上,不停地往后蹬,并不时停下在看好的泥洞口下手诱泥鱼。“首先要观察泥鱼走过的痕迹,发现它们的泥洞口,如果泥鱼真有藏身在那,就会自己走出来撞进笼子里,这就完成了整个过程。”其中一位选手告诉记者,装泥鱼是技术含金量很高的活。

比赛结束,大会根据选手捕捉的重量进行排名。经点算,抓到14条的虎山村村民黄德尧取得第一名,也有一些选手并无所获。“夏天并不是捉泥鱼的季节,气温在20到25摄氏度时是泥鱼最活跃的时期,重阳节至开春的时间泥鱼最肥,该时段的初一、十五,就是一年中装泥鱼的最好时机。”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表示。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