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是客家人南迁后建造的,其功能也是用于自保,因为分布多,区域又比较集中,成了一道文化奇观;而遍布欧洲的古城堡,难道和中国的古村堡群落、福建土楼不一样吗?”
陶立璠假想,福建土楼和欧洲古城堡的设计和构造思想极有可能来源于蔚县的古村堡。他甚至建议,希望蔚县方面能够联合福建土楼、欧洲古城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一个国际性的研讨会。
民俗专家:村民是保护古村落的真正主人
在论坛期间,6种不同的参会人员身份引起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党安荣先生的关注。他说,本次论坛,从村长、镇长、县长、市长、省级领导到中央主管领导6个梯次的人员能够齐聚一堂,相当不容易,尤其是村镇长的比例占到参会人员的六成以上。“这至少说明论坛的主办方很清楚,保护传统村落,村民是真正的主体。因为,古村落是他们修建的,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陶立璠教授也赞成党安荣的观点。他说,把村民同古村堡隔离开来谈修缮保护,完全不现实。古村落保护,村民绝对是参与的主力。
“本次论坛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发表了《晋冀鲁豫辽五省保护古村镇蔚县宣言》,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当然也包括村民。没有村民的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只能是一句空话。”夏挽群表示。
61岁的闫来校来自河北省赞皇县许亭村,对于专家们的观点,作为参会村长的他很高兴。他说,唐朝时,许亭村就出过6位宰相,共历时150年;清朝道光皇帝的老师杜南棠也是许亭人。儿时,村里还有旧宅遗存,但因为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现在大都不存在了,只有杜南棠旧宅还在,但也残破不堪。《蔚县宣言》就像一声呐喊,唤起了我们这些当家人的保护意识。
实际上,蔚县县委书记王志军的思考显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他对记者说,蔚县的古村落,不是简单的一砖一物的堆砌,伴随古村落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古村落的灵魂,和古村落同等重要。要想让这些古村落活起来,离不开村民,离不开那些伴随传统村落创造的灿烂的民俗活动。否则,古村落,只能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空巢建筑。
3天跟访期间,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西古堡,50多位来自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学生正分布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写生。同样,在“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蔚县南留庄村,当记者走进一户人家的时候,4位当地村民正围坐在屋内的土炕上玩着纸牌,其中3位老人中年龄最长者已达90岁高龄。当日,古屋、土炕、老人、窗花和纸牌,就那么极其自然地组成了一幅特有的场景,悠然得让人忘记了外面的嘈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