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族志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中国苗族服饰共有3种类型8种形式180余种款式。其中,贵州苗族服饰3种类型8种形式均有,款式也有150多种,并且基本上以活态文化的方式存在,颇具代表性。
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徐圻在谈到贵州苗族服饰时认为,苗族服饰文化绚烂多彩,服饰结构、色彩、纹样、整体造型、制作工艺,都体现出品类多样、特色突出、工艺精湛、造型奇巧、意涵深邃等特征。如都柳江地区的百鸟衣,保存了汉唐时期的古代服饰风格;清水江流域的苗族“银装”,最重的达10公斤以上,由 100多件银饰组成;乌蒙山区巨大的苗族发型和木梳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正因为如此,从贵州的苗族服饰中,人们可以读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那裙裾上极其简单的道道抽象线条,被看成是一条条河流,有人竟能指出哪一条是长江,哪一条是黄河,哪一条是嘉陵江,哪一条是清水江;那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被看作是曾经拥有的城市,也有人能指出哪是城墙,哪是街道,哪是蚩尤祖先的指挥所,哪是角楼,还有士兵把守;还有那披肩上的云纹、水纹,那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纹,那围腰上的刀枪剑戟弓弩图纹……所有这些,均被笃信无疑地视为苗族生息发展和迁徙漂泊的形象记录。
“苗族服饰肩负起了解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等重大问题的职责,堪称‘穿在身上的史书’。”杨昌国说。
对于苗族服饰的价值,本次申遗文本撰写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刘雍认为,在世界原生态艺术的宝库中,苗族服饰与非洲、大洋洲木雕,美洲印第安陶器,南亚、东南亚石刻一样堪称瑰宝。
只有“捆绑”申遗才有希望?
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贵州苗族服饰申遗工作,杨昌国认为,其实早就该纳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早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云南大学举办的 “中国、老挝、泰国、越南苗族、蒙人服饰传习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就提出,苗族服饰应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申不申遗,苗族服饰都是一宗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杨昌国说,这次贵州苗族服饰能否申遗成功,完全取决于申报策略以及具体的工作环节。他认为,苗族服饰的申遗工作,可借鉴拥有丹霞地貌的广东、湖南、福建、贵州等省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的联合申报方式进行。“因为贵州虽拥有中国苗族服饰的最大存量,但说到底,最终我们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申报的,所以,有必要联合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的职能部门,进行苗族服饰资源的整合,这样申报成功的几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