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要说这一两饭、二两酒也能吃出个“城市文化多元化”,能吃出“时代的政治大背景”,能吃出“时代时尚”,能吃出“城市风格”,您定会嗤之以鼻。说心里话,记者也觉得悬,可听了燕山出版社总编赵珩从饮食角度阐述“新”北京文化的独到见解后,引来两声叹息,一是自愧自己的寡闻,二就是惊叹北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各位看官,您听他说——
多层面
士大夫剥藕赏菊
说起北京文化,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冰糖葫芦、四合院、庙会等等,似乎有一种厚重但也很单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北京的文化应该是多层面的。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北京文化是市井文化,只是北京文化其中一层。所谓“城”就是人们群居的地方,“市”就是人们交易的市场,“井”就是人们打水聚集的地方,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的。但是北京是六朝古都,这是别的城市所很难拥有的,因此,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还有宫廷文化。
曾经有个民间笑话,说一个外乡人来北京办点事,回去后就对乡亲们说,“我在京城见到皇上了。”“那皇上吃的是什么?”“皇上捧着一个金饭碗吃着鸡蛋炒饭。”其实他压根就没见到皇上,在人们的眼里,人们就认为皇上用的是最好的是金子,吃的最好的饭就是“鸡蛋炒米饭”。这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已,但是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皇帝吃什么很感兴趣。
乾隆皇帝是如何微服私访、乾隆皇帝在北京哪儿吃过什么小吃等等戏说,这些是不是事实我们无法考证,但是“宫廷文化”与“市井文化”之间有着很频繁的交往。现在许多小吃都是从“民间”流传到“宫廷”,又从“宫廷”传到“民间”。其实“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的交流很多。
另外就是我们多年来忽视的文化单元——“士大夫文化”。过去我们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看待士大夫文化,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资产阶级颓废的、没落的文化。其实不然,士大夫文化很重要。“士”就是有知识的人士,“大夫”就是指官人,“士大夫”指的是这些人。士大夫文化透着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种阳春白雪的味道。
说美食讲究个食、味、器、境,士大夫讲究这四点,美食要原料全、味道好、要放在合适精美的器皿里,另外还要讲究吃的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吃了更为优雅。剥藕赏菊、秋高马肥是吃火锅的时候,我们在三伏天吃烤羊肉,开着空调涮羊肉是没人反对的,但这显然不是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