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把汉族服饰自商周形成“博袍大袖”的冠服形制,以发展到最简洁、最成熟、最完美,同时,它也处在一个变革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转折期,是汉族服饰在民族文化自身发展中变革成为可能的时候,然而,历史的发展却为她做出了另一种安排。
1644年,清兵入关,沿途发布告示,明令汉人遵照本朝制度。次年,攻下江南,清庭又励行剃发令,严令如果仍保持明代制度,不遵守本朝制度者“杀无赦”。这就是当时被称之为的“留发不留头”的时政。然而,清朝的服装在保留本民族习俗礼仪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
“文革”期间,政治因素把人们统一在统一的衣着模式中,无色彩、无个性、无性别的服饰,扭曲了人们的审美心理,使服装文化又一次成为政治风云下的牺牲品。
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又一次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社会走向开放,中国的民族文化又一次向西方文化敞开了更宽阔的胸怀,同时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又一次使中国人向国际化跨出了一大步。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服装的民族性只能从民族文化的本义上去界定,针对我国目前的服饰文化现状,首先要从西方文化的依附中向民族文化回归,而不是对某个传统服饰文化的样式和文化形态的套用。当然,文化的内涵是通过具体形态来体现的,但此时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是基于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又是时代特性的体现,即: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服装型制。当然,拿来主义最容易,为什么我们的服装业和服装人,能紧紧跟在西方人的后面,而没有创造自己的服饰文化的智慧,以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建立中国的服装产业,而只有COPY,甚至今天巴黎出现的新款式,明天就可以出现在中国。说到底,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认识不了解,不了解她的价值所在,不懂得我们必须要依赖于她、爱她并且保护她,说到底我们是处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却作着没文化的事情!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人率先冲破封建服饰制度的禁锢,西洋服装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处于服装文化的领导地位。西服处于领先地位,同样是吸收外来文化并丰富了自己,而且以其实用性与时尚性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服饰形式。
中国的民族服装,之所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古老的封建政治文化带来的恶果,是她适应不了时代突变对文化的需求。她远远落后于时代对服饰从形式到内容的期望。
我国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贫困不堪和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社会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到了一个极限。古代的优良传统只是在狭小的空间里作着顽强的斗争,与此同时,世界已经从机械化向电气化时代过渡,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在快速向前发展,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西方的传统服饰文化开始向时装化转变,同期的中国,仍然处在封建的“纲常”思想与等级观念支配着的社会生活,仍然是牧业思想文化在农业文明社会里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她已融合为中华文化了)。当工业文明的大潮向她袭来时,这一文化以自己的落后身份退出历史前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对此,单靠民族自尊的驱使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