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服饰文化: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2)

时间:2010-03-23 13:39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民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今天,充斥着我们现实生活的现代中国服装,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冠以民族改良服装形制,但已经不是完


 
民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今天,充斥着我们现实生活的现代中国服装,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冠以民族改良服装形制,但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母体中蜕变出来的现代服饰文化形态了。如果说硬性强调今天服装的“中国特征”,只是在西服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罢了。中华文明在汉唐以后,逐步走向没落,虽然到了明清仍然以“天朝大国”自居,但那只不过是一种盲目的自大,当外国列强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这层自欺欺人的外壳,当瓜皮帽、长袍马褂与大辫子,已经成了漫画上中国人的贬义符号时,西服伴着强势的西方文明开始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  
 
我们常以旗袍、中山装作为民族服装等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穿旗袍时步子不能迈得超过一尺,而中山装——这种经过“改良”的西装,穿在身上像是披了一层铠甲,让人无法自如活动,因此,它们只能退居到点缀的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服、夹克、衬衫、牛仔服等服装,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可能离开它们去展示自己的生活。站在发展的观点上,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不是对立有关系,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能偏执一隅,敝帚自珍。   
 
历代服饰沿革
  
展现近3000年的中国服饰文化,才知道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是息息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观念的等等,都在作用于它。  
 
汉族传统服饰,最初阶段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一并发展,成为等级制度的象征。儒家提倡“宪武文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一切言行衣着都必须“约之有礼”。墨家则提倡节约,主张衣冠服饰及其生活用具只求“尚用”,不必过分豪华,更不必拘泥于繁缛的等级制度,反映出墨家学派的价值观。道家则崇尚自然,反对修饰的审美观,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为后人所尊崇。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吸纳外来文化和异族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她才显得宽厚、丰满。变革是必须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继承关系。前面提到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开了汉族服装吸收异族优秀服饰文化之先河,可以称为“中华民族服饰改革第一人”。  
隋唐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得以繁荣,反映在衣冠服饰上为丰美华丽。突出的是妇女的服饰形制之盛可谓空前。唐天宝年间,妇女中还曾流行男装,反映出开放又开明的思想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这就是时尚。对于外来文化,唐政府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得民族服饰更具时代特色(是民族性的时代特性),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今天东南亚尤其东亚诸国的礼服,仍保留我国汉唐时期的形制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