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披帛
披帛也称帔子,是绕于肩上起装饰作用的一种衣饰。《释名·释衣》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云“秦有披帛,以练帛为之,汉即为罗”。由此可知披帛这种衣饰,秦汉时期在中原地区已经出现。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汉晋时期的民丰县尼雅墓葬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丝线编织的披帛。在中国周围的各民族服装中,波斯及波斯附近的一些国家也使用披帛。《旧唐书·波斯传》记载:“波斯,其丈夫,衣不开禁,并有披帛”。在欧洲、美国、伊朗等国的博物馆收藏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图案中,也有披着帔子的波斯女子形象,可见披帛这种衣饰在晋唐时期的西亚也十分流行。我们从克孜尔等处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飞天及供养人戴披帛的形象。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绯罗帔子”、“绿绫帔子”、“紫小绫帔子”、“白小绫领巾”、“绯罗领巾”的记载,由此可知西域女子用的披帛质地和颜色多种多样,这里所说的“领巾”,可能是一种三角形的披巾。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女舞俑,肩帔的披帛呈长方形,面料是橙黄色鱼子形的散点花纹绞缬罗,既轻盈又华丽。
5、裙装
裙子是最能表现女性个性的一种服饰。唐代年轻女子最喜欢穿红色的裙子,特别在歌舞伎中十分流行。白居易的“血色罗裙翻酒污”,李白的“移舟木兰卓,行酒石榴裙”,万楚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都是描写歌舞女子的佳句。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从石榴花中提取,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西域女子对红色的裙子也情有独钟,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图中的仕女是一位身材窈窕,面目清秀,贤淑端庄的淑女形象,她发髻高耸,上身穿无领的袒胸襦和花色半臂,下身穿的就是色彩浓艳的红色曳地长裙。西域女子还喜欢穿黄、绿、蓝、白、青、绛、粉、棕等颜色的裙子,还有两种以上间色面料搭配的长裙,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女舞俑下着红黄间色面料缝制的长裙,腰束宽1厘米,长10厘米的缂丝带,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裙子的款式主要有齐胸和齐腰两种形制,当时西域流行的是贴身适体的窄长裙,筒裙也受西域女子的青睐。推陈出新是唐代西域女装的主要特征之一,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百褶裙就反映了这一现象。这件裙装用22条上宽3厘米,下宽11厘米纵长的绛色绢片连接而成,褶纹清晰。从考古出土情况看,西域女子的裙装质地十分丰富,有绢、绫、缦、纱、罗、绮等,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女俑所穿的绿地印花绢裙和绛地印花绢裙,不仅色彩绚丽,质地柔软精良,而且印有十分精美的花鸟纹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