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辛亥革命风尚:始动中华服饰百年潮(5)

时间:2011-10-14 14:24 慧聪时装网 点击:我要评论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这是继民国元年《服制》后的一次重要改制。新服制废除燕尾服,规定男子礼服为袍、褂,定学生服为男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这是继民国元年《服制》后的一次重要改制。新服制废除燕尾服,规定男子礼服为袍、褂,定学生服为男公务员制服。但中山装的制服地位并未明确,现今许多文章称此时中山装定为制服并不属实。


    从上世纪30年代民国档案可反映出,国民党部曾发出《党员服装宜用国货案》,呼吁党员服用国货,所谓国货包括中山装。1930年2月,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周纬递呈《行政革新数事》的提案,其中所谓“正服色”部分曰:“请明令政府机关及学校人员,职无大小,一律改着中山服装。理由如下:(1)遵从总理遗训;(2)淘汰旧服以新气象,避免洋装以推经济;(3)整齐划一;(4)便于体育;(5)引导民众(中山装价廉易职制,虽贫民亦易仿着)。”


    早期中山装的穿着范围锁定于政界官员,一般是三民主义的追随者。当时的市民、职员等人更习惯穿着中式长衫或西装、学生装。直到1936年民国政府的《修正服制条例草案》,中山装才被明确并强调作为男公务员“制服”,自此中山装便渐渐推广开来。


    以后由于中国的政治领袖主要穿着中山装,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流行最广的服装即中山装,其中由于毛泽东的穿着和政治影响,这种服装又被西方媒体称之谓“毛装”。这时的中山装成为红色中国的一种政治符号。


    不可否认,中山装的出现和普及与政治领袖的倡导、政治形势的变化密不可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山装的服装样式外观轮廓周正,结构合理,线条分明,功能性强,具有严肃、庄重、朴实的美感,其整体造型体现了民主、平等、革新、进步等社会理想和大众愿望,不受地区、年龄、社会阶层、地位的限制,因而获得了来自广大民众心悦诚服的赞赏和接受。


    记者:随着时间的演变,承袭到现在的中山装和中山先生当年穿着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服装样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袁/胡:中山装样式从初始到完成经过了一定的改变。最初为七粒纽扣,胸前为褶裥袋,背有背缝,后背中腰处有腰带;夏用白色,其他季节用黑色。从文献资料上尚难找到最初的中山装究竟有几粒纽扣、多少口袋、明袋还是暗袋,均无准确记录。所谓“早期中山装”是关闭式立领、两胸袋和袋盖,袋盖无纽扣,到以后成为翻立领、四口袋、袋盖有扣的中山装。


    中山装形制基本确立于20年代。其主要特征为:由底领和翻领构成领子,是领角呈八字形的立领;上下有四个加袋盖贴袋,胸袋袋盖呈倒山字笔架型,称为“笔架盖”;下边两个谓吊袋,即袋边沿活口的口袋,俗称“老虎袋”(袋边沿有伸展活口的口袋),四个口袋都以纽扣扣合;前门襟五粒明扣(最初七粒);袖口上各有三粒扣子;最初的后背有腰带、背缝和开衩,以后取消了腰带和开衩。南京国民政府到上世纪30年代把中山装列为公务员服装。将中山装的四个口袋喻为“礼、义、廉、耻”;胸前五粒纽扣喻为“五权分立”;袖口的三粒纽扣喻为“三民主义”之说,虽未查到史料记载,但流传甚广。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