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的大规模信息反馈,以及近几年同仁堂等知名药企纷纷介入日化产品的趋势,马应龙最终选择了后者,研发一款去黑眼圈的功效性眼霜,以契合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毕竟以市场上同类眼霜的平均价格来看,利润率和5块钱上下的痔疮膏相比,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字号背书新产品
产品研发成型,在内部征求试用者的时候,一个普遍的担忧摆在马应龙市场人员的面前:马应龙痔疮药深入人心,尽管眼霜在配方、选料、生产工艺上都有很大改进,但是从痔疮用药向功效性眼霜的延伸,两个产品的使用完全让人不能联想在一起,消费心里跨度实在过大。
因此有人建议在产品的命名上,采取“去马应龙”的策略。再三衡量之后,马应龙决定采用复合品牌战略,将研发的眼霜命名为马应龙八宝眼霜。
在马应龙看来,“药”优“妆”也优,消费者的这一普遍想法能迅速树立顾客的消费信心。马应龙企业中华老字号的历史传承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也是进军新市场的一张王牌。利用“马应龙八宝”这个品牌,也可与马应龙其他产品进行适当的心里区隔。在药品名称上,不简单地称眼霜,而是非常鲜明地称为“去黑眼圈眼霜”,能有效突出了药妆的性质。
当然,无论如何,眼霜前面加上“马应龙”的背书,引起争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谁又能说在功能确切的情况下,“争议”不是一种最好的广告呢?
限定渠道,药妆定位营销全国
2009年6月,定价168元的马应龙八宝眼霜,没有按照传统的化妆品市场操作思路,选择进驻商场或者超市,而是选择武汉地区的马应龙连锁药店,开始试销。马应龙八宝眼霜的药妆定位由此拉开。
选择药店,原因有三:一是马应龙旗下有110家药店(湖北马应龙大药房以及汉深、爱欣大药房),有现成的网络资源;二是与商超渠道相比,药店运作费用低;三是药店竞争不如商超渠道激烈,容易操作。
据说,当时除了药店门上贴有宣传页和出租车身后的飞字外,并没有其他营销方式,产品也只是同其他企业的药妆摆在一起。但是产品另类跨界引起的争议,不断见诸报端,网络跟帖量也跟着飞涨,着实为马应龙八宝眼霜做足了宣传。仅武汉地区前3个月销售量就达到了1万支左右,还出现外地消费者通过网络代购的现象。为此,公司相机开通邮购渠道。
试销工作持续至当年12月,前后近半年的时间,眼霜销售额据称就已经超过600万元,市场反应远超预期。2009年12月22日,马应龙宣布八宝眼霜产品价格由168元调整为198元。
在调价行为再次引发热议的同时,马应龙八宝眼霜通过连锁药房、网店等渠道,在一线城市全面上市的进程也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