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大师李建国:燕喜堂的老传统不能放弃。
“燕喜堂的经营者虽然在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方面有深厚功力,但却没有尊重传统和济南的本土文化。当年的燕喜堂一是厨艺好,做的鲁菜最正宗。燕喜堂经营之道为八个字‘货真价实,精工细做’,店内聘请的厨师多是当时历下名手,如以刀功著称的梁继祥师傅,能在一块红绸布上把一两肉切出63条细丝;二是讲究与人‘结缘’,就连拉黄包车的车夫也要请进来,不能怠慢,点菜更是丰俭由人。现在的燕喜堂把老传统放弃了,一是没有鲁菜大师坐镇,二是在经营鲁菜的同时加入了川菜经营,使得许多进燕喜堂找老感觉的顾客无法体会到老燕喜堂的真味儿。”中国鲁菜大师李建国说。
鲁菜泰斗崔义清: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诚信。
今天中午,记者来到鲁菜泰斗崔义清在县东巷开的店内,已是耄耋之年的崔义清老人依旧在厨下调汤。燕喜堂的起起伏伏,崔老都看在眼里。崔老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燕喜堂的老板曾来邀请他去燕喜堂坐镇,但是被他拒绝了。
崔老告诉记者,聚丰德、燕喜堂、汇泉楼,这三家曾被誉为济南鲁菜三大豪门,如今哪一家的境况都不好。临走时,崔老告诉记者:“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都是诚信。我快九十的人了,为什么还天天在店里待着?因为这店是我开的,客人是冲我来的,我要对得起我的客人。只要以诚待人,无论遇到什么危机,生意都能好。”
2006年,老字号饭庄燕喜堂在济南重新开张,一时间给人以“鲁菜复兴”的无比期待。可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位于刘长山路的燕喜堂饭庄却关了门。不仅如此,还留下了一堆麻烦,连负责人也不见了踪影。
老字号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便得了这个雅号。当年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当年的创业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过了不懈努力,才创出了这老字号。笔者接触过不少在餐饮界老字号干过的前辈,现在他们中有的人早已干不下去了,有的人却仍然干得风生水起。他们给笔者的感觉是,既然继承了老字号的招牌,就干好它。如果确实干不好,那就光明正大地关门。可位于刘长山路的燕喜堂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把顾客都晾在了一边,不仅买卖做不下去,连老字号最重要的传统———“诚信”,也给丢了。
每当听到有人说这个老字号垮了、那个老字号被卖了,多么可惜等等,笔者就不禁想起冯骥才小说《神鞭》中傻二说的那一段:“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老字号就像傻二的辫子,割就割了,但咱不能把那份精神也给丢了,只要还有那份精神,一样可以创出新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