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将军罐这一器形,始见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到了清顺治年间基本定型,“直口、短颈、丰肩、鼓腹”。由于“罐”与“官”谐音,因此罐成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非常喜爱的陈设品。这只将军罐上画着的缠枝莲纹,取“莲”之谐音,寓意着清廉。青花发色青翠,明快,具有质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而罐内所盛的佟国维衣冠及牌位,更为它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成为本馆中当之无愧的珍品。
■怀柔商业街出土的战国青铜鼎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三足青铜鼎,1999年4月21日出土于怀柔商业街西区的危房改造工地。
铜鼎是古代煮肉或盛肉的器具。许慎《说文解字》云:“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最早的鼎是新石器时代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发展为青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于荆山之下铸成九鼎,以象征九州。
在青铜器中,鼎被统治者奉为国宝,称为宗庙彝器,被视为统治权力的象征。西周统治者因身份不同,在使用鼎的数量上有严格的等级制。
■渔阳城遗址复原模型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一件模型,在两条河流之间,屹立着一座方形的城池,东、南、西、北各设一门。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博物馆精心制作的渔阳城遗址复原模型。
提到“渔阳”二字,我就想到了《史记·陈涉世家》当中的“发闾左谪戍渔阳”以及白居易《长恨歌》当中的“渔阳颦鼓动地来”。渔阳郡建于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是燕国五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之一,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历史上,渔阳郡治所更改过多次,早期的渔阳城址究竟在哪里呢?
在怀柔北房镇,有个村子叫梨园庄。村东约0.5公里处(东北距密云县城约10公里),有一片地势较高的土地,被京密路分为两部分。相传这里周围有土城墙,故得名“城子地”。198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人员于京密路北侧试掘,在距地表不足1米处发现了古城垣遗址,东西长300-400米,南北宽200-300米。同时,出土了一些秦汉时期的陶器碎片。经过学者们研究,这里就是秦汉时期古渔阳城遗址。
虽然渔阳城遗址的位置确定了,但是“渔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模型上,我在渔阳城的南边,看到了一条“渔水河”,这才恍然大悟:按照中国古代的地名命名原则,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渔阳的地名,看来是因为在渔水之北而得名的啊!
■怀柔龙山出土的汉代五铢钱范
这两块红色“板子”上,有许多铜钱模样的东西。细看,上面还有字,好像是反着写的篆书“五铢”二字。一旁的文字介绍写道,这是汉代的五铢钱范,泥质为夹沙红陶。1984年,在修筑公路时,于怀柔龙山东侧发现了汉代铸币厂遗址,出土了40多块五铢钱范,怀柔博物馆中所收藏的,正是其中的两块。那古老的篆书“五铢”,隔着厚厚的玻璃,在向我讲述着古老的故事……